改善旅游供给 满足需求升级

改善旅游供给 满足需求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对于旅游业而言,同样适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找准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落脚点,切实推进旅游业发展。

(一)

近些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供需不匹配、供需结构失衡等供给侧结构问题。旅游业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而改革的实质是如何让供给变得有效,从而创新、创造、引领、满足、维护、保障日益增长、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具体地说,就是如何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旅游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创造“令人心动的旅游产品”“让人欣喜的旅游服务”“让人心想的旅游品牌”“让人心安的旅游环境”,提高有效供给,提升游客满意度。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课题。

推进旅游业供给侧改革,需在如下重点领域展开:

一是产品领域。产品是供给侧的核心,也是旅游业发展的载体。旅游业供给侧的改革就是要提供游客需要并且满意的供给物。要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拓展产品线长度、宽度、深度、关联度,创造品类众多、选择性强的有效产品组合,从总体上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在适度开发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大力开发休闲度假产品,大力开发专项、特色旅游产品。如乡村休闲度假、山地避暑度假、温泉养生度假、生态旅游等产品。要根据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和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创新开发一些富有特色、创意,且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

二是要素领域。旅游要素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老六要素”,也包括“商、学、养、闲、奇、情”等“新六要素”。它们是旅游消费的全要素,也是旅游供给侧的全要素,实际上就是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或产品供应链。旅游全要素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关键是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使供需匹配、对接、平衡、协调,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旅游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不搞重复建设,不搞同质化生产,消除局部产能过剩,解决供给短板问题,推动旅游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平稳健康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培育新的供给亮点,提高游客旅游的兴奋点,形成品类丰富、组合优良的旅游产品要素链。

三是产业领域。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决定其供给侧改革更需要行业联动、产业融合。旅游行业的主体是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产品的供给者,其改革的核心是培育独立的、多元化的市场主体。要大力发展各类社会企业,重点培育旅游上市公司、大型旅游集团公司、大型旅游联合体、旅游互联网综合平台等,充分发挥其作为产品供给者的作用,运用市场规律促进其竞争、发展。同时,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因此,产业融合既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旅游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通过改革,可以联动和整合不同产业,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供给侧体系。例如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教育、旅游+文化等等,旅游业可依托各种社会资源,与相关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对接,逐步形成“旅游产业化、产业旅游化”的格局。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