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指导和根本方法(2)

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指导和根本方法(2)

科学研判总体国家安全形势

所谓国家安全,就是指国家重大利益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站在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高度来审视中国国家安全形势,可以看出,不同领域的安全形势及主要威胁来源是大不相同的。

第一,政治安全形势相对较为复杂。这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主要威胁源来自内部。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党所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都关系到政治安全。外部威胁源主要是西方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不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特别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从严治党的推进,政治安全形势肯定会越来越好。

第二,经济安全有风险但可控。中国的体制优势使得国家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经济安全的主要潜在威胁来自国内。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只要国内经济良性运转,政府对外部危机的影响应对及时、得力,经济安全就有保障。

第三,社会安全形势趋于复杂。经济转型期和结构调整期,也是社会矛盾多发期。一些旧矛盾尚未消除,各种新矛盾不断出现。但是,在我国体制优势下,发生大的社会危机的可能性较小,社会安全问题总体上可控。

第四,军事安全有保障。军事安全最受国人关注。中国在评估国际形势和外部安全环境时,首先要看军事安全环境,看和平与发展是否还是时代主题,中国是否会遭遇大规模战争。不过,就目前来看,中国的军事安全只有潜在的威胁,主要威胁来自日本及日美同盟。当然内部因素也很重要,如果自身虚弱或安全意识淡薄,让竞争对手认为有机可乘,就会刺激潜在外部威胁变成现实威胁。

第五,国土、文化、科技、生态、资源、核领域安全有忧无患。这六个领域安全的主要威胁源在国内,外部威胁源是次要的。这些安全领域虽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隐忧,但总体上是可控的。

第六,信息安全问题现实而严峻。维基解密、斯诺登事件表明,我国的信息安全威胁比较现实、突出,而且主要威胁源自外部。但信息安全威胁的作用主要通过军事、政治、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安全问题来发挥,单凭其自身很难对国家安全造成颠覆性威胁。

综合来看,总体国家安全形势基本面是好的,不存在迫在眉睫的重大安全危机,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使得国家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从而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