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联想

“精准扶贫”联想

摘要:事实上,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加上具体对象情况的多样性,要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确保“不落一人”精准脱贫、准点脱贫,着实不易。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精准的关键,并不在科技含量,也不在战略思路和举措,而是蕴含于精准之中的认真为民之心和深入扎实的爱民作风。

今年“两会”,脱贫仍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关键词”,在湖南代表团详细询问十八洞村的情况,“精准扶贫”就是他在湖南考察时提出的;在青海代表团关注“拉面经济”,要求“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话题建言献策,为脱贫攻坚贡献了不少智慧。

何谓“精准”,简而言之,就是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精准,是时间观念上的精准、空间位置上的准确。比如对扶贫开发,有的地方提出了“六精准”:扶持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等;对驻村扶贫,有的地方提出了“七到村到户”:结对帮扶干部到村到户,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安排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等等,这里都有对时空精准的要求。事实上,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加上具体对象情况的多样性,要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确保“不落一人”精准脱贫、准点脱贫,着实不易。但同时也应看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精准的关键,并不在科技含量,也不在战略思路和举措,而是蕴含于精准之中的认真为民之心和深入扎实的爱民作风。

说到这里,不禁联想到了春节前发生在陕西宝鸡市歧山县的一件实事:该县蒲村镇鲁家庄年过七旬的残疾人孙老汉,在享受镇政府统一发放的残疾人福利“温暖”时,竟然是超短裙和超短裤。这让孙老汉不仅没有得到什么温暖,反而悲从心头来。尽管歧山县委宣传部获悉此事后解释说:镇政府是代表爱心企业家捐赠的,系企业行为,蒲村镇、村负责人已登门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此事。但作为扶贫内容之一斑,它留给社会的思考却是多角度的。

企业当然可以拿自己生产的产品去扶贫送温暖,但政府部门在拿企业的产品去送温暖时,却需要先把自己的“心”装进去。就像孙老汉,当地的镇村干部如果稍微用心一下,事先打听一下孙老汉的实际情况,为瘫痪在床的老人改送去一些“纸尿不湿”或者棉袄、棉裤,那么,这次送温暖就会上升到“精准扶贫”的高度,就不至于成为令人笑不出来的扶贫笑话。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三五”期间,我国仍有五千多万农村人口需要脱贫,能否“不落一人”精准脱贫、准点脱贫,考验着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行动能力,更关乎全面小康的实现,体现着“以为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旨归。正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重视、念兹在兹。而要真正落实“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要求,既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共同“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又需要把精准作为一个追求,贯穿于知贫、扶贫、脱贫的每个过程,紧紧扭住“精准”二字出实招、见实效,付诸科学的方法和认真的态度。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