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如何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社会主义核如何在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三、凸显文化熏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村民精神生活。华西村的文化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潜移默化。其中既有传统文化,也有现代文化,还有国外文化,不管是哪一种文化,华西村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最先进、最优秀、最营养的元素融入到华西文化之中。在华西长廊的房梁上,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绘画;在华西隧道口,有《西游记》壁画;在华西公园里,有孔庙、孟庙、生肖亭、天安门、山海关、万米长城、二十四孝等独具民族传统的景点,也有美国白宫、德国天文台、法国凯旋门等海外景观。与此同时,他们还坚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各种专题活动、特色教育,不断增强村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几十年来,华西的村民对自身一直有着较高的要求,他们不与社会上素质最差的人比,而与社会上素质最好的人比。他们认为,与最差的比只会越比越退步,与最好的比就会越比越提升。个人与谁比,就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的真实体现。华西人既和身边人比,也和外面人比,既比做事,也比做人,既立足当前直接比,也着眼长远间接比。通过对比,分析自己的大局意识多不多、感受服务意识强不强、体会责任意识深不深。比的过程中,有差距就找,有缺点就改,找到差距就是突破,改掉缺点就是进步!

2014年,为进一步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在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后,村里决定筹建一个面积2.6万平方米,集运动、娱乐、便民于一体的健身中心,让村民职工在茶余饭后有一个强身健体的“好去处”。华西发展到现阶段,最需要做的,就是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有一个更高的生活质量。什么叫“脑袋”比“口袋”更富有?就是要在提升村民素质的同时,建设好、传承好华西的优秀文化。文化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丰富华西人的精神世界,也体现在凝聚华西村的百姓人心。诚如吴协恩书记指出的,一个单位要有凝聚力,一靠以身作则,二靠教育引导。因为一个单位最难统一的是思想,但只要思想统一了,任何困难都能克服。换句话说,对于一个单位的日常工作,无论哪个方面,如果出了问题,就一定要抓。如果为了面子不去抓,最后连隔里都会没有。只要动手抓了,就不要担心面子,抓好了自然就有面子。正是在这种“一抓到底”的作风影响下,华西的干部都能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为了工作、为了团结、为了大局,不计较个人的一时得失。华西在文化建设上的这种传承和弘扬,都体现了吴协恩书记提出的“变与不变”的观点:“华西村在今后的发展中,按照中央精神,有些必须变,有些不一定要变,要变的是方式和方法,不能变的是道路和信仰;要变的是能力和创新,不能变的是根基和底线;要变的是体制和机制,不能变的是责任和使命!”

四、强化实践养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村民个人生活。价值观念与社会活动是相互影响的,社会活动是价值观念形成的基础,同时又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完成的。华西在发展经济、致富人民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人,只唯实,听中央的“不走样”,听领导的“不走神”,听老百姓的“不走偏”。纵观华西村发展实践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新世纪“育人”。也就是华西人经常讲的,要加强对人的教育和引导,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地创高产出,人创高素质”。可以说,华西村的发展史,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好信誉靠自己建”,华西村的“诚信史”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为建立良好的信誉,华西定计划,制规划时,吃透国情、村情、民情,做到切实可行。华西村教育村民要坚持“三守”:守法、守约、守信誉,对客户则实行“三真”:说真话、售真货、定真价;凡举报华西企业不讲信誉,情况属实的实行重奖。曾有位记者问吴仁宝老书记:“你们‘华西村’3个字有人说值100亿、200亿?你认为值多少亿?”老书记的回答是:“今后,可能是1000亿,也可能是一文不值,关键看华西人的‘三守’程度。”

吴协恩书记进一步指出,老书记打造的诚信品牌,就是华西永续发展的重要依靠。因此,他反复强调,要把华西真正打造成一个“百年老店”,最核心的就是诚信的传承、品牌的塑造。这当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学好老书记。吴协恩书记对老书记总结了三条:他是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人,他是一个能够留下思想的人,他是一个把幸福留给别人的人。他强调,老书记的智慧,是“看得见的哲理”;老书记的理念,是“摸得着的实际”;老书记的人格,是“触得到的灵魂”。学好老书记,就要紧紧依靠老书记的坚定信仰,把它作为精神的支柱、干事的准则、力量的源泉,在考验面前站得住、在群众心中信得过、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就要系统继承老书记的特色思想,把它作为引领实践的旗帜、对照自身的镜子、衡量人生的标尺,昭示发展进程、照亮未来前程、指引生命旅程;就要充分传承老书记的远大志向,把它作为工作的重心、事业的根本、人生的标杆,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想。为了让干群更好地对照老书记,华西村根据具体实际、听取百姓意见,修建了“仁宝阁、老书记原居屋、箴言选碑室、名人大师留言选碑室、老书记先进事迹展”等纪念场所,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追思和怀念老书记,并且每年都要召开纪念座谈会,让干群得以在老书记的精神境界中度量自己的言行和觉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吴协恩书记个人来讲,他带头学好老书记,从2013年开始,他不拿奖金,只拿每月3500元的基本工资,其实上级这些年来批给他的奖金,至今已有1亿多元,他全部留给了集体,这也带动了华西一大批的干部更加懂得奉献。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