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海峰:宽严相济构建改革的“容错机制”(2)

贺海峰:宽严相济构建改革的“容错机制”(2)

涉及一整套制度建设

领导情境理论认为,领导者首先设计和营造情境,再通过情境间接影响追随者,往往比直接发号施令更有成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构建改革的“容错机制”,重点是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情境。除了设置科学合理的“容错”标准之外,还应同步推进包括决策监督、考核评价、纠偏纠错、激励凝聚等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建设。

规范严密的决策监督机制。改革不仅需要“容错机制”,更需要与之相制衡的“防错机制”,其中关键在于避免决策失误。应严格遵循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做到重大决策严重失误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多元参与的考核评估机制。在对改革成效的评估上,政府和社会的评估结论往往存在较大落差。因此,应制定一个全国通用的改革评估标准,厘清改革的价值与方向,并以此考核评估各项改革的实际成效。探索将智库机构、各领域学者等纳入评估主体的范围,充分发挥不同评估主体的优势,形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客观地反映改革的真实情况。

反应灵敏的纠偏纠错机制。纠偏纠错不是追究责任,而是当偏差、失误初见端倪时,及时纠偏纠错,避免放任错误扩大,造成更大的损失。当前的改革形势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复杂,涉及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改革难免会有局部的失误,失误之后如果没有及时矫正,很可能将带来系统性的社会风险。因此,建立健全反应灵敏的信息反馈和纠偏纠错机制至关重要,这其实也是对改革者最好的关心爱护。

科学有效的激励凝聚机制。“众人拾柴火焰高”,越是处于改革攻坚期,越需要汇集众智、增强合力;越是处于发展关键期,越需要凝聚人心、众志成城。一方面,要提升对干部改革失误的容忍度,尽快把更多改革促进派用起来,赋予他们更大的试验空间。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改革的根本动力,在创业创新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和不足,对他们同样应当予以善待、包容和引导。总之,通过充分的激励与凝聚,让所有群体都能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心无旁骛地投身到深化改革的洪流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