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立:协商民主更符合人民民主的真谛(3)

林尚立:协商民主更符合人民民主的真谛(3)

中国为什么选择协商民主?

要从人民整体出发。我们如果也从个人出发,就没有今天的国家

中国现代民主逻辑也是从人出发,但一开始就不是从独立的个人出发,而是从人民出发的。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注意一点,今天的中国不仅仅是1949年革命以后的中国,也不仅仅是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的中国,就像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的,是五千年以来的中国。在当今的人类文明史上,文明五千年延续不断,国家两千年维系大一统的,唯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而今天依然兴盛的国家,也唯有中国。

中国现代民主的逻辑还在中国现代化本身。中国开启现代化历史过程,是以整个传统政治体系被彻底摧毁为历史前提的。中国有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史,但中国没有留下君主立宪。而英国的君主查理一世被杀了,最后英国人还是请回一个君主,建立君主立宪。中国君主专制延续那么长,却没有建立起君主立宪,而西方的君主制起伏不定,却建立起了君主立宪。这巨大的历史反差与中西社会结构的基因有关。西方是贵族社会,贵族是需要君主来代表和整合的;在中国秦废分封、统一国家之后,就告别贵族社会,形成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官僚统治社会。传统政治体系解体的最直接的后果往往就是整个国家分崩离析。近代中国经历过这种危险没有?经历过,但是这个国家迅速又重新聚合起来,维系住了大的国家版图和结构。这其中的关键是我们很快重建一套新的现代体系与之相匹配。中国人之所以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解决了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在建构现代制度体系的时候,不是从人的自由出发,而是从人民的团结统一和整体利益出发。这是关键之关键。

在这个过程当中,孙中山先生居功至伟。旧的体系解体后,中国也搞过西方的民主政治,也搞过选举,但现代民主共和一直无法真正建立。对此,孙中山先生反思后指出:俄国革命比我晚,它却成功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功?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没有把整个社会聚合为一个整体,并且用整体的力量去建构民主共和。为此,孙中山提出:“我们要用主义来凝结人民。”他为什么要用主义来凝结人民呢?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中国传统帝国形成的政治结构是官和民的结构,中间是读书人。整个帝国体系解体以后,官员这个系统就没有了,整个社会呈现出的主体是广大民众。原来民众是通过传统制度凝聚成一个整体的,现在传统制度崩解了,民众就直接呈现为社会的主体力量,他们最大的弱点,就是分散性。所以孙中山先生也说:中国是一盘散沙。这种分散性过去常常被看作是国民性,其实这应该是政治性的分散,因为原来是在一个体系中存在的,体系没了,就自然以分散形式呈现出来。在一盘散沙的社会之上重新建立一个整体的国家,就需要一个有效的核心力量,把社会聚合为一个整体。这个核心力量就是孙中山发起组织的革命党。这个政党和西方的政党是两个概念,他的使命是把所有民众凝聚成整体,并建构一套把国家维系下去的政治体系和发展模式。正因为这个政党要承载这样的历史使命,孙中山认为这个政党要用主义来引领人民;由于政党要负责建立新国家,所以这个政党要有军队,这样,党、国、军、民就形成了特殊的结构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保证了我们这个古老文明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实现了整体转型,创造了人类发展奇迹。当然这个过程是很复杂的。

至于未来社会制度是什么?孙中山先生也好,中国共产党也好,都选择社会主义。孙中山讲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特点是国家的权力应该掌握在民众手里,这就是孙中山的平民政治。毛泽东说平民政治是对的,但是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面必须加上一句,即这个平民政治应该有一个核心主体,也就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的代表就是共产党,共产党建立了这套体系。这套体系的出发点是让人们得到解放,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因而我们是从人民来建构民主的。这就使我们形成的整个制度体系与西方是不一样的,有我们自己的一套逻辑,这套逻辑的核心是人民民主。由此可见,同样是民主,同样都以人民主权为出发点,但中国与西方的民主却有本质区别,其根本区别在于:西方是从个人出发的,我们是从人民整体出发的,我们如果也从个人出发,就没有今天的国家。历史和理论的奥秘就在此。

协商民主契合现代中国吗?

协商民主是中国深思远虑的民主形式

美国人非常自豪的一点,是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深思远虑的结果,是在充分考虑了欧洲经验教训以及美国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作为美国政治经典的《联邦党人文集》开篇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人类社会是否真正能够通过深思熟虑和自由选择来建立一个良好的政府,还是他们永远注定要靠机遇和强力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组织。”中国的现代政府与政治确实是革命的结果,但其得以最终确立,不仅是中国人自主选择的,而且也是中国人长期深思远虑而建构的,具体来说,是经过了两个政党的探索和实践而形成的,第一个是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国民党,因为孙先生确实深思远虑过整个国家的制度体系和发展战略。第二个就是中国共产党。

我最近到延安考察,才发现当年我们党在延安那么困苦的条件下,居然创造了完整的现代共和国的雏形,真是伟大!要知道,当时的延安可谓是不毛之地,我们党不仅借此赢得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有理论、有制度、有实践地孕育出人民共和国的完整雏形。因此中国现代政治,不是没有经历过试验和探索的,也不是简单照搬来的,是在与中国社会互动的过程当中,与中国历史互动的过程当中建构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要建立新国家,就必须完成一个使命,就是把分散的社会、不同阶层的民众凝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什么是人民?毛泽东说得很清楚,就是各阶级联合。什么是人民民主?就是各阶级联合统治的民主。这样的政治构想及其相应实践,使得中国整个社会在大变革、大转型的过程当中得以重新聚集起来。所以,中国现代制度体系之所以拥有自信的基础,关键在于它并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而是一个深思远虑的产物,是自主探索的结果,是在历史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那么,中国深思远虑自己政治的文化原点在哪里呢?中国政治的源与本是什么呢?这就是我谈到的“两个人的政治”。西方现代政治是从个体权利出发,国家建构的许多原则都是基于保障个体权利确立起来的,过度强调个体权利、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考虑自然有限。西方什么时候考虑社会整体利益多一些呢?是在维系个人权利的自由资本毁灭以后,西方才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实现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为此,西方开启了所谓的“伟大的社会工程”,即建立福利社会。

然而,从中国文化基因出发,什么是好的政治?中国人认为最好的政治是你我能够共存在一起。中国人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这句话也是和谐社会的经典诠释,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当今世界,没有一种政治智慧能表达得这么清楚。“各美其美”强调各人发挥各人的长处;“美人之美”强调每个人应该根据各人之所长,成人之美,在成人之美中,美我之美,这样大家共赢,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就是“两个人的政治”,既尊重各自价值,又相互促进,合作共存,共存共赢。这可不可以构成现代民主的价值和原则?绰绰有余。

中国没有产生出西方的民主有其他原因,但是中国有它的政治理性的一面。因而共存、共荣、共享、共赢构成了中国政治中最为基本的智慧和原则。正是这个原则使得中国在国家转型的过程当中,尽管有纷争,但最终是寻求共存和发展的。所以我们最终选择的建国模式叫作“协商建国”。从中人们既可以看到我们党的智慧和方略,同时也能体会到背后有中国人特有的思想和文化。今天中国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时候也是从“两个人的政治”的原则出发的,“你我共存”。所以中国人才会和美国人讲,“偌大的太平洋,能够装得下我们两个国家”。道理是一样的,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和想法。话说回来,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与他人共存、共赢、共发展。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人没有自己的精神底气和文化基础来构建现代政治体系。

中国现代政治之实,是自由、秩序与发展的有机统一。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最根本的政治点就是把自由、秩序、发展三者统一起来。在当今世界,中国最强的是发展机制,即有一套很强的推动国家发展的机制,而西方国家拥有比较好的创新机制,如果中国有了发展机制,又拥有很强的创新机制,那么就拥有不可限量的美好前景。所以,现在培育创新机制对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这两个机制背后都应该有一个稳定、成熟的政治体系来支撑。

中国的问题,中国人自己要看明白,不要都等外国人来看明白,我们自己才明白,才敢大声地说出来。自己看不明白自己,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和思考中国政治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就会发现,民本也好,共存也好,一体也好,发展也好,都对协商民主形成一个强烈的内在需求,这恰恰是中国孕育协商民主很重要的基础与内在动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