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正圆中国梦》 选载:“习近平跑遍了福建各个角落”

《习近平:正圆中国梦》 选载:“习近平跑遍了福建各个角落”

摘要: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并不是“绿色和平”组织的积极分子,但他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建设“生态福建”的战略构想,并亲自监督实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是习近平常说的一段话。

从游击“特区”到“经济特区”

要理解就任新职位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就需要了解1980年代中期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与“邓小平”这一名字相连的“改革开放”政策,实际上是由一批党的老一辈杰出领导人共同制定和实施的。他们参加过长征,曾在日本侵略、汪伪投降、国民党统治的后方建立“特区”和“革命根据地”。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也是其中的一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先是陕甘宁特区的领导,后又成为中共中央西北局的负责人。习仲勋所负责的地区是当时既安全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少数地区之一,这里有毛泽东和中央委员会所在地——延安。

被罢黜16年后,习仲勋于1978年被平反,并受中央委托到中国南部的广东省整顿秩序。这是一个毗邻原英国殖民地香港和原葡萄牙殖民地澳门的省份。在这个地区调研时,这位老革命看到的是满目疮痍的景象。作为一个大型工业城市,广州居民的收入仅仅占毗邻的英国殖民地居民收入的百分之一。中国公民,尤其是年轻人,通过一切合法或非法的手段逃往香港,甚至不惜溺死在界河中。

在回北京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习仲勋建议不要建造“香港墙”,而是相反,要缩小广东与香港的生活水平差距。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广东经济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吸引各类投资。北京领导层对该计划的反应十分谨慎,但邓小平最终让这位自己的老战友在与港澳毗邻地区进行改革试点。“我们就称它们为‘特区’吧,你的陕甘宁边区一开始也是称为‘特区’的”,邓小平说道,并补充说,无法给这个大胆计划划拨资金,他会给相应的政策。因此,就像在战争年代一样,必须“杀出一条血路来”。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和珠海(与港澳毗邻)、广东东部的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

在1985年6月习近平到达厦门经济特区前,这里已经做了许多大事,但这位充满活力、大胆创新的领导人还想做更多的事。此时,习近平首次表现出了做长期规划的意愿,领导制定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他担任市金融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管理建设等领导机构负责人,研究制定了推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厦门实现计划单列,主导协调解决了计划单列涉及的一些重大政策问题。”1994年厦门市在中央政府的地位提升至“副省级”,这个级别的城市共有15个,享有特殊优惠政策,国务院直接解决其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中的问题。

福建省尤其是厦门市有悠久而独特的历史。两千多年以来,福建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中心,还是数以百万计的海外中国人(即华侨)的移民之源。据估计,南洋3000万华侨中800万来自福建。把厦门定为第四个经济特区也是考虑到了华侨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他们的资金和经验,这一考量是正确的。在外富裕起来、讲着闽南语和客家话(广泛分布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南洋其他国家的一种方言)的福建人,陆续返回自己祖居的城市和村庄。大多数福建移民还是生活在台湾岛上,狭窄的海峡将两岸隔开。海外华侨最初出于爱国主义情怀、对不断发展的祖国的自豪感和对祖辈土地的热爱,回乡兴建学校、寺庙、医院和道路。但他们很快就看到了商机,开始筹建一些小工厂和贸易公司。随着中小商人之后,资金雄厚的银行、大型制造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等落地,大商人也来了。福建、广东、浙江、江苏沿海四省的发展速度开始比中国其他地区快。

一部分人富了起来,但其他人仍然过得很穷。1988年,习近平被从富裕的厦门调到福建省北部非常落后的宁德山区工作。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