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正圆中国梦》 选载:“习近平跑遍了福建各个角落”(2)

《习近平:正圆中国梦》 选载:“习近平跑遍了福建各个角落”(2)

摘要: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并不是“绿色和平”组织的积极分子,但他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建设“生态福建”的战略构想,并亲自监督实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是习近平常说的一段话。

新的任命,新的考验

习近平曾在一个非常美丽富饶的沿海城市厦门工作过3年。在此期间,他积累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工作的丰富经验,知道与“海外华侨”打交道的好处和问题,深入了解复杂的对台关系。也正是在厦门,他于1987年9月与业已成名的歌唱家彭丽媛结婚。他们没有去度“蜜月”,而是只在一起度过了短短4天的“蜜日”。彭丽媛有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她是一位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的歌唱家,时而在北京参加比赛,时而去加拿大、美国等地巡演。

习近平心甘情愿去了穷乡僻壤。他考察宁德的山村,与百姓交流,调研这个自己所负责的中国偏僻角落。出乎他意料的是,在福建省内,宁德竟然还是全国最贫困的18个地区之一。一些村庄甚至没有通公路,习近平前往这些地方只能徒步穿行在泥泞的道路上。即使通了路的,同样也是一种考验。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几个小时后,习近平背疼得连下车都困难。

要与当地人找到“共同语言”并不容易。当地居民讲闽南方言,而新来的书记讲的是中国最通用的语言,即普通话。习近平还会说陕西方言,这是在他父母的家、在“文化大革命”下放期间当地所说的方言。办实事比说话更重要。在宁德的村落里,几千户贫困农民世代居住的茅舍得以重建,多少年来一直以船为家的渔民也住进了结实的新居。

在宁德工作的3年间,习近平提出了“下基层”的口号,开始建立新的党群互动关系机制。他要求党内下属干部直接接待百姓投诉和信访,经常关注当前政治和经济形势,定期发动“头脑风暴”,因地制宜制定政策,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工作。在宁德,他开始制定与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腐败和任人唯亲现象斗争的规章,在审查违反建设规定和国有房屋分配规则的案件时,习近平严厉批评地方党委和其他领导机构的工作人员:“你怕得罪谁?几千名官员还是几百万老百姓?”在他领导宁德的3年里,共审判了400多名腐败干部,深入调查了轰动全国的重大案件。

1990年,习近平晋升为福建省会福州市的市委书记,他又回到了大城市。福州是化工、纸浆和造纸、食品加工、印刷、纺织等行业的重要中心。早在1984年,福州就已是“开放城市”,这使它更容易吸引大量外资。省城人口700万,是厦门的两倍。总之,这里可以让人一展才华,而习近平也的确得以大显身手。

1992年,在习近平倡议下通过了“福州3820工程”,该计划提出未来3年、8年和20年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所有这些目标几乎都按时实现了。由中国汽车、电子、铝业重要生产商参与的几个超大型项目成功实施,城市新型现代工业基地得以建立。12个大中型国企获党的领导批准,允许吸引外资。习近平一直都在与党政阶层中的官僚作斗争。福州通过了更易吸引台商投资的《加快行政审批流程的章程》(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台湾被视为中国的一个省,台商不是外国人),然后着手制定了《有关福州居民办理行政审批手续的指导意见》。这份文件使台湾、大陆和外国的企业家更容易开展工作,促进了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1993年,习近平在任福州市委书记的同时,兼任福建省常委、福州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1999年,他又晋升一级,担任福建省代省长、南京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次年,习近平的行政职务中去掉了“代”字,成了福建省省长。从初到福建省任职,至此已有15年时间,此时这里已是富饶发达之地。在此期间,他在“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的古城厦门工作了几年,在落后的宁德地区工作了几年,又在省会福州工作了几年。习近平按照自己特有的习惯跑遍了福建的各个角落,了解了福建的优势和劣势,并孕育了新的计划。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