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民:美国“割韭菜”式反恐难有穷期

刘中民:美国“割韭菜”式反恐难有穷期

据报道,美国已于日前炸死塔利班首领曼苏尔。此举被美国舆论普遍视为“9·11”以来漫长反恐斗争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但是,相对在近年来持续蔓延和扩张的恐怖主义乱象而言,曼苏尔之死对全球反恐斗争的影响实在微乎其微。几乎是在同时,由“伊斯兰国”组织制造的恐怖袭击在叙利亚、伊拉克、土耳其、黎巴嫩等地频繁发生,“基地”组织据称也正在阿富汗南部获得立足点。

当前,具有实体化、准国家化特点的“伊斯兰国”已取代“基地”组织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核心,并成为大规模恐怖袭击的主要发起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以及世界各地恐怖极端组织的效忠对象。与此同时,“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伊斯兰马格里布分支及其关联组织索马里青年党等老牌恐怖组织仍然异常活跃。而“伊斯兰国”组织和“基地”组织围绕全球“圣战”领导权展开了激烈争夺,促使双方及其分支纷纷通过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的方式显示自身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恐怖主义的泛滥。

当前,以中东为核心,西至非洲、东至东南亚的“动荡弧地带”的恐怖主义呈不断扩张之势,自然与这些地区局势动荡、经济与社会问题突出、民族和宗教复杂等因素密切相关,但美国反恐战略和反恐政策以及中东战略的失败无疑是“越反越恐”的重要根源。

在小布什当政时期,全球反恐战争成为美国反恐战略的主导模式。美国罔顾滋生恐怖主义的社会土壤,力图通过先发制人、政权更迭和民主改造等强力方式铲除恐怖主义,但也正是美国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为恐怖主义的扩张和蔓延创造了条件。事实证明,反恐战争和民主改造相结合的模式,尤其是将反恐战争扩大化的伊拉克战争以及随后民主改造伊拉克的失败,使伊拉克成为全球“圣战”分子的聚集地。而伊拉克的持续动荡和教派冲突又为“伊斯兰国”的潜滋暗长埋下了伏笔。

奥巴马当政后,为摆脱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泥潭,开始将反恐重点东移,并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撤军伊拉克,使伊拉克局势很快陷入严重动荡。而“阿拉伯之春”的爆发尤其是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危机,则进一步打乱了美国的反恐部署。美国在利比亚战争后的消极政策、在叙利亚问题上利用极端势力与巴沙尔政权相互消耗等所谓的“可控混乱”政策,都为“伊斯兰国”坐大和扩张创造了条件。在具体的反恐手段上,奥巴马政府强调采取更加灵活、机动但也更加功利化的方法,尤其是频繁采用无人机打击和特种部队定点清除等手段。但这种违反国际法的“秘密战争”,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招致了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民众的强烈反对;而驻阿富汗士兵虐杀平民、焚烧古兰经事件等,都进一步加剧了穆斯林民众的反美、仇美情绪。

总的看,美国的反恐政策经历了从小布什时期反恐战争到奥巴马政府功利化反恐的变化,但二者的共性特征是治标不治本。美国尽管可以像“割韭菜”一样清除恐怖主义和极端组织的首领,但却永远无法赢得反恐斗争的胜利。恐怖主义不分国界,也没有好坏之分,反恐不能搞双重标准。同样,也不能把恐怖主义同特定民族宗教挂钩,那样只会制造民族宗教隔阂。事实上,没有哪一项政策能够单独完全奏效,只有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起“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世界才有望战胜恐怖主义这一人类公敌。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