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留守儿童开始对“随父母出国”说不

侨留守儿童开始对“随父母出国”说不

摘要:与大多数省份农村留守儿童情况不一样的是,在浙江农村有这么一群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长期在世界各地工作,平均四五年才能见一次。与“土留守”儿童相比,这些“侨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概念更为模糊,在性格养成上起伏更大。

“在青田的不少乡镇,出现纠纷,处理不当是要上升到‘国际问题’闹到联合国去的。”这是丽水市青田县一名乡镇干部说的话,虽然是开玩笑,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青田的华侨非常多。

与大多数省份农村留守儿童情况不一样的是,在浙江农村有这么一群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长期在世界各地工作,平均四五年才能见一次。与“土留守”儿童相比,这些“侨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概念更为模糊,在性格养成上起伏更大。

这些留守儿童似乎有一条早被规划好的路:长大后跟随父母的脚步出国。然而现实中,他们中的不少人并不想出国。

和父母团聚却有了“留守”感觉 融入不了国外生活的两姐妹想回国

丽水青田石雕闻名中外,山口镇则是青田石雕的集散中心。从县城开车十多公里就能到山口镇,去山口的路上,各式各样的石雕横在路边。十多年来,这里的年轻劳动力几乎只有两个选择:做石雕或出国打工。

今年13岁的陈晓群老家就在山口,去年9月份之前,她是典型的“侨留守”儿童,之后,她和姐姐陈沁怡随妈妈去了意大利。

5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晓群之前就读的山口镇中学,在学校的宣传栏里,晓群的名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在最近的一次校运动会上,女子100米和跳高项目,晓群均以破校纪录的成绩排在第一名,女子4×100米接力晓群也和同学们拿下了第一名。

该校副校长王福森指了指宣传栏上晓群的成绩,再打开手机给记者翻看他和晓群的越洋聊天记录,“她好几次说想回来。” 王福森摇了摇头,语气带着惋惜。

“老师,我还会回去的,只是可能这次比赛赶不上。”“我会尽量早点回去,不耽误以后的比赛,也不耽误接下来的学习。”“我想做的事情一定做到,家人再怎么反对我也要回去。”……这些是晓群和王福森近期的聊天内容。记者加了她微信后,聊天得知她最近在补习初二的知识,“出去半年已经跟不上了,我很想回国,在国外只能学语言,其他学不到。”

晓群告诉记者,回国的事情,她和姐姐已经与父母商量了三次。

除了副校长,王福森还是山口镇中学篮球队的教练。“晓群的姐姐沁怡运动天赋还要好,以前每场比赛都能拿下三四十分,出国前已经决定保送去丽水中学了,结果……” 他叹了口气,“现在丽水中学都不给我们保送名额了,因为好几次都遇到孩子出国,名额被废的情况。”

“他们出去后还打球吗?”记者问。

“没了!这么好的苗子,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去成长,但到了国外什么都学不了,最多就学语言。” 王福森的话语里,透露出来的都是惋惜和无奈。

王福森的惋惜并不是没有道理,晓群告诉记者:“在这里(意大利),学完语言就只能回家看电视,也没有朋友,打篮球的地方太远了,我和姐姐基本就没打了。这里像个笼子,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还没等记者问,晓群又发了一长串的感想:以前在国内,没觉得自己是留守儿童,可以和朋友打球、一起玩,和爸妈微信、视频聊天。如今虽然在亲人身边,不过真正有了“留守”的感觉,融入不了国外的圈子,几乎没有朋友。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