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功臣政治 (2)

中国历史上的功臣政治 (2)

摘要:与王朝政治相伴随,许多朝代开国之初,都有功臣政治问题。在朝代兴替的过程中,无非是天下暴动、和平政变和外敌入侵等几种基本方式。通过激烈的战争方式完成改朝换代的新朝,如汉、唐、明常常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功臣政治。

西汉功臣政治的负资产,成为历代功臣问题的一面历史镜子。功臣集团在西汉建国之初的地位如上所述,在政治领域他们具有无可争辩的优先权。但是,长此以往,渐渐却生出新的弊端,功臣集团在政治上的排他性,严重限制了国家正常有序地发展。

皇帝与功臣集团的关系,具有战略联盟的含义,而这层关系是从战争时期继承下来的。战争结束之后,国家进入全面建设时期,主轴与主题都发生转变,这便是打天下向坐天下转变,暴力革命向全面建设转变。这一主题,是在西汉初年破题的,陆贾这位思想家功臣,有鉴于秦朝的失败,把这个主题全面阐述出来,不仅获得汉高祖的高度肯定,也受到历代的高度肯定。从此,国家转型就成为后来任何一个新王朝都不能不重视的一个重大政治课题。

但是,和平到来之后,新的王朝持续由功臣集团控制,皇帝与功臣集团的关系就要发生摩擦、矛盾甚至冲突。功臣是有相当大的权力的,这种权力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利益,二是政治权力。在战争年代,集团领袖要分权力给自己的各级将领,以便他们更忠诚。韩信与刘邦就有过这样的过程,韩信要当齐王,刘邦不得不给。因为面对项羽集团的威胁,内部的权力分享有利于内部团结一致。刘项成败论,古往今来一直有这样的看法,那就是刘邦愿意与臣下分享权力,而项羽虽然作战勇猛,但心胸狭窄,主要证据就是不肯分权。和平时期,功臣政治的特点是,功臣集团继续把持朝政,继续分享权力。刘邦时期解决了异姓王问题,但是随后地方诸侯坐大,功臣集团问题依然存在。且不说地方诸侯问题,就功臣集团问题而言,他们的存在不过是延续以往的经验,战争时期的权力在和平时期继续保持。

国家转型过程中,皇帝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而这一点功臣集团往往不能理解。他们依旧相信,如今更应该分享权力,而这种权力如同皇权在一个家族内部传递一样,他们的权力也可以跨世代传递。但是,战争是一种特殊时期,相比于和平时期而言,战争时期是短暂的,政策是临时的,即使强化内部团结,注重内部分享,也是战时的权益之计。如果把战时政策全部在和平建设时期沿用,就会严重阻碍国家的转型。然而,功臣集团过分看重自己的权力,往往不能适应国家转型,他们甚至阻挠皇帝的国家转型倾向,阻止皇帝成为全民皇帝。

汉文帝的故事很能说明功臣政治对于皇帝的限制。功臣集团稳定了刘氏天下,挡住了吕后家族权力发展的去路,汉朝重归刘家。而文帝当选,是功臣们的主意,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文帝庶出,长期生活在长安以外的代地,即使当了皇帝也容易控制。这是史家早就看到的问题,而文帝也只能适应这样的朝廷环境,长期忍隐不发。如果文帝与大臣发生分歧,通常都是文帝方面妥协。皇帝一切顺从功臣集团的安排,皇帝被功臣集团绑架,皇帝依然仅仅是功臣集团的皇帝,迟迟无法成为全民皇帝。

西汉的功臣政治持续的时间很长,比如《后汉书》的作者范晔著《二十八将传论》,认为云台二十八将不被光武重用(“光武不以功臣任职”)是因为汲取了西汉的教训。汉高祖以后,“迄于孝武,宰辅五世,莫非公侯。遂使缙绅道塞,贤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有抱关之怨”。范晔在讨论功臣政治造成了另外一层的问题,即功臣集团成为阻挡其他人发展的障碍。缙绅,通常指学人士大夫,他们学而优则仕,本来就准备为国家尽其才力的,但是因为功臣集团的阻挠,他们的人生道路走不通了。贤能之士,没有机会为国家效力,只能庸庸碌碌地混日子。朝廷上的达官贵人都有通世之好,担任小吏的人才当然要发声抱怨。

范晔所论,也是天下共知的问题。在这方面,贾谊可谓典型。在《史记》中,贾谊与屈原同传,而同传就是因为他们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怀才不遇。空有一番报国之志,有想法有能力,但却不被理解,只能郁郁寡欢,被后人千百年同情。贾谊写过《吊屈原赋》,以极其哀痛之心替屈原抱不平,而所有人都知道,他这里存在着自己的幽情。其实,贾谊还是有所不同的,那就是汉文帝十分欣赏贾谊的才干,而更可悲的是汉文帝也不能为贾谊做主,因为朝中执政的功臣看不上贾谊,皇帝虽然欣赏,也只能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读贾谊传,我们知道汉文帝一直惦念贾谊,有的时候甚至希望贾谊在外地做官消磨意志、熬光才气。可是,见面一看,贾谊依然才气十足。如果贾谊的才华消失了,文帝的自责之心会淡一些,可真实的贾谊让文帝更加痛苦。因为,如今的皇帝依然不能有所作为。文帝与贾谊见面,迫不得已,只能“不问苍生问鬼神”。

横在汉文帝和贾谊之间的,就是功臣集团。是汉文帝和贾谊两个人吗?不是。所有的皇帝和所有非功臣集团成员,都在功臣集团的阻拦之列。一方面,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全面发展的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才加入;另一方面因为功臣集团的存在,皇帝却不能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快推进建设步伐。皇帝依旧仅仅是功臣集团的皇帝,而要成为真正的全民的皇帝,还要不断去争取,至少要挣断功臣集团的枷锁。

唐朝初年,通常我们很少注意到功臣集团问题,因为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发明的“关陇集团”概念,完全吸引了研究者的注意。所谓“关陇集团”其实就是西魏、北周以来北朝的上层统治集团,他们可以说是北周的功臣集团及其在后世的持续存在。这个视角是值得注意的,对于唐高宗而言,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宰相团队也可以看作是功臣集团,至少具有许多功臣集团的要素。唐高宗终于通过斗争摆脱了长孙无忌这个集团,唐高宗完成了皇帝的转型。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