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冬:认清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实质(3)

王雪冬:认清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实质(3)

——兼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

三、在明辨是非、应对交锋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当前,一些错误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非议和攻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发展,扰乱了我国社会思想领域的正常秩序,但也正是在这种意识形态的交锋和斗争中,促使我们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反思马克思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从而不断创新、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在于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是纯粹经院哲学,也不是理想的乌托邦,它最忌讳的就是理论研究不“落地”,不与现实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新近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实践,也必须服务于实践。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以问题引领创新。

在当前复杂的舆论环境和舆论斗争形势下,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创新尤为重要和紧迫。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过程中,影响宣传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话语体系、话语方式,而当前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传播方式相对僵化,形式不够多样,各种话语方式之间的转换不够灵活,是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改变的。从理论宣传的角度来看,因受众群体在职业、教育程度、年龄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了适应这种差异,就需要有不同的宣传话语,比如国家党政机关就比较适合政治话语,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比较适合学术话语,而普通老百姓则更适应大众话语。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传播方式应是丰富多样的。如何将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大众话语的方式演绎出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让马克思主义更“接地气”,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要做的重点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力培养马克思主义大众话语的“宣传员”十分必要。这其中,至少有两类人才应该重点培养:一类是基层理论宣传工作者,他们更了解基层老百姓的精神需求,更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话语方式,应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培养的重点要放在增强他们的理论修养和话语转换能力上;另一类人才则是善于运用网络媒体等新的传播媒介的年轻学人,他们应成为当今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的先锋,做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宣传工作主要还靠他们,应给予他们重点的培养和支持。

除了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来划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传播方式以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传播媒介的不同来划分,比如划分为传统媒体的话语方式和新兴媒体的话语方式。传统媒体的话语方式比较规范、严肃,而新兴媒体的话语方式则比较自由、活泼。这种划分是基于也是顺应了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舆论宣传的需要。要认真研究和探索适合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传播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快速、高效地传播主流价值和社会正能量。为此,还要大力培养具有相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坚定立场的网络人才。全面占领网络意识形态的高地,及时清除不良网络舆论,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民心所向,也是我们做好网络舆论宣传工作的中心任务。

在这个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思想理论理应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把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光彩。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