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1日开始,中国货币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崭新而神秘的支付凭证,这就是当时人们趋之若鹜的外汇兑换券。在当时社会物资供应相当匮乏的情况下,拥有这“稀罕”的外汇兑换券就等于拥有了彩电、电冰箱等进口货。
外汇兑换券并不是一种货币,而属于银行一种支付凭证。外国旅客、华侨、港澳台胞入境时,要将携带的外币兑成人民币,出境时又要将剩余的人民币兑成外币,手续繁琐,等候时间也长。而发行人民币兑换券之后,就省去这些麻烦事了。外汇券面额有100元、5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7种。外汇券不准私自买卖,但当时许多人还是想尽办法托关系搞外汇券,然后到进口商店或进口商品专柜购买免税进口货。
外汇券的出现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一个短暂的现象,1994年,鉴于国内市场商品供应己经能够满足消费需求,外汇储备逐年增加,而且国内外币兑换也己经非常方便,外汇券失去了它的意义,1995年7月1日起,外汇兑换券在中国市场上停止流通。
第一次发行的外汇兑换券
-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进程与制度创新2025-08-06
- 中国理论网:大力弘扬特区精神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07-30
- 正确处理好改革中的若干重大关系2025-07-28
- 重磅微视频丨开放新高地 共享新机遇2025-07-24
- 学习·故事丨40年前,习近平表彰的“万元户”2025-07-22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奋力打开改革开放新天地2025-07-19
-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2025-07-18
- 中国理论网:以“六个坚持”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2025-07-14
- 让民营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引擎2025-07-14
- 【党员课堂】曹永栋: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程看新时代重拳反腐2025-07-14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董洁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生日快乐,青春中国
- 【廿四节气·寒露】秋意浓,露凝霜,养生正当时
- “电影+” 加出消费新动能
- 中秋承古韵 明月映团圆
- 国庆中秋喜相连 风清气正共欢庆
- 韩文科:面向“十五五”,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杨英杰: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与世界意义
- 刘颖:“大安全”理念护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 【党员课堂】左鹏: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
- “十一”假期|京津冀文旅服务“一盘棋”
精选视频
【中华文明】何以“大一统”?中华文明的历史回答
中华文明丨从“最初的中国”看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意识形态工作
划重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核心任务大拆解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谱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