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理:我们为什么要信仰共产主义(2)

晶理:我们为什么要信仰共产主义(2)

第三,共产主义是最具现实意义的伟大事业。

在马克思眼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一回事,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因此,从源头上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共产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它处于初级阶段。马克思在论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时候,观念也是发展的。他最早的观点是先有资本主义发展,才有社会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取代的只能是资本主义。当然,这是以西欧经验为基础的。后来,马克思通过对俄国革命及其未来命运的研究和考察,感觉到原来的逻辑可能还不完整,认为包括农村公社在内的整个俄国具有与西欧国家不同的特点。所以,它们在一定历史环境当中有可能不必经过资本主义各个阶段,可以缩短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从而最终达到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发展的经济形态。这就是说,在一些资本主义发育不健全、形态不完整的国家,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越过“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但是,马克思又指出,在这种状态下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应当汲取或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积极成果,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所以,有的学者就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恰好符合马克思的第二个逻辑判断,即在没有完整发育的资本主义形态上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正在汲取或占有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积极成果而实现对它的超越。我觉得这个见解是准确的,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从学理层面贯通起来,从而也再一次证明我们所从事的乃是真正的共产主义事业。

理解共产主义,不能离开欧洲背景、俄国背景,更不能离开中国实践;不能离开马恩的经典著作,也不能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能离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总书记理解理想、信念、发展目标完整、全面、系统。在他的系列讲话中,理想目标有五个层次:一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五是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总书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在总书记的视野里,理想与现实是紧密统一的。理想召唤现实,现实指向未来,由远及近,直指现实;由低而高,通向理想。这当中贯穿着一条红线:为人民谋福祉,为社会谋公平,不断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总书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出发点也在于此。我们每一点创造和进步不仅对今天有意义,而且直指共产主义美好明天;我们每一点付出和努力,都在为共产主义大厦添砖加瓦。共产主义在运动,是过程。所以,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用实际手段追求实际目标的实际行动。

第四,信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竞争力。

社会主义500年,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社会主义实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六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新境界,构成了国际共运史的新篇章。现如今,全世界有130多个共产党,1亿多党员,而中国共产党拥有8700多万党员,占世界共产党员人数87%,可谓一枝独秀,独步天下。为什么能如此?因为我们一方面独立自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另一方面,又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宗旨,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超过中国的只有美国一个。经济翻一番,中国只需要10年时间,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需要30年,美国需要50年。中国共产党30多年让6亿人脱贫,而且在未来五年当中,我们要彻底摘掉贫困这顶帽子。有没有理想,发展效率不同。张学良晚年曾反思,认为共产党打仗有“主题”,国民党打仗没有“主题”。也就是说,国民党军队不知道为什么而奋斗,所以没有战斗力。蒋介石早年也接触马克思主义,读《新青年》,读《列宁丛书》,读《马克思学说概要》。他有时感叹,马克思著作真艰涩,读来读去读不懂;有时又心有所会、“乐而不能悬卷”。黄埔军校是个军校,但是四分之三的课程是政治课,学三民主义,学中国近代史,学马列主义。国民党溃败到台湾,蒋介石想的不是第一时间反攻大陆,而是要整党,确认国民党是非民主结构的列宁主义政党。但是蒋介石的命运注定是悲剧。他一生在各种主义间游走,从来没把理想、信念认真地树立起来,因而处处饮恨、节节败退。而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鲜明地举起共产主义旗帜,以共产主义炼心励志,执著奋斗、百折不挠。实际上,共产主义不仅是共产党打仗的“主题”,而且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旋律;不仅是共产党的主题,而且是党领导人民接续奋斗的强大思想基础。“革命理想高于天”。因此,从本质上看,理想信念决定成败胜负,有远大理想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