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徐珂:我们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济新常态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是由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未雨绸缪、抓住机遇、化挑战为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动选择。因此,我们党只有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未雨绸缪、准确把握,才能早作准备,针对情况进行策划和筹备,才能因势而变,适时调整,在变中求胜,变中求发展。

(二)有利于抓住机遇、化挑战为动力。机遇和挑战是客观存在的,能否抓住、用好机遇,并化挑战为动力,却要靠主观努力。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政党也是如此。

近现代以来,中国至少三次曾与重大机遇失之交臂。19世纪后期,世界进入以电力大规模应用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而清政府沉溺于“天朝大国”的梦幻,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相继失败,结果被实行明治维新的日本反超。20世纪初叶,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民国,开启民智,本可以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可惜革命成果被窃夺,陷入军阀割据和连年内乱。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两霸冷战对峙,科技革命兴起第三次浪潮,再次为许多国家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尽管我们党建立了新中国,却又把力量消耗在十年“文革”内乱之中。自1978年以来,党中央抓住世界趋向和平发展的历史机遇,顺应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兴起的时代潮流,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因而才有了今日中国的新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新一轮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我们党能不能抓住机遇、推进发展,再次成为中国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在前苏联革命和建设时期,列宁同志对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及时抓住机遇,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号召,并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果断地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面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了武装进攻,企图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列宁同志和布尔什维克党接受了挑战,英勇的苏俄人民和刚刚组建的红军粉碎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疯狂反扑,击败了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武装叛乱,击退了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14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的武装干涉,捍卫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斯大林同志领导苏联人民,抓住机遇,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1929年至1937年,苏联工业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向前发展,苏联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长了7倍,而同期资本主义国家只增长0.3%。通过第一、第二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总产值从欧洲的第四位,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短时期内奇迹般地变成了举世公认、雄视世界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英国首相丘吉尔,这个斯大林的合作者也曾是对手,以这样敬畏的口吻评价着斯大林:当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是手扶木犁的国家;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在前苏联解体的后期,前苏联共产党领导人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境。但这些前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并没有科学分析和把握前苏联共产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相反,却从自身和共产党党派的私利出发,或是以批判个人崇拜为由,否定前任的功绩,拒绝继承、借鉴前任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或是更加放开和保护共产党的党派特权和利益,以至于使党员干部的奢靡之风盛行无度,腐蚀了党的肌体;或是在领导改革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导向之时,只顾自己得失,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节节败退,主动放弃阵地,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最终坦然倒塌。

由此可见,战略机遇的抓住和丧失之间,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命运常会发生根本改变。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党对机遇和挑战认识把握和处置的工作力度。

(三)有利于正确对待和解决我们党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机遇和挑战是蕴含于问题之中的,机遇是问题中的机遇,挑战也是问题中的挑战。无论是抓住机遇也好,还是迎接挑战、化挑战为动力也好,其根本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解决问题。

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抓住机遇、化挑战为动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矛盾运动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因而解决矛盾和问题,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这个认识和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也是认识并抓住机遇、化挑战为动力的过程。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有抓住机遇、化挑战为动力,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这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各个领域存在的问题,从不避讳,从不掩盖。他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这些问题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问题,同时也需要我们把问题中的机遇和挑战加以概括、总结、提炼出来,用以解决我们党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和十分有利的条件,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世所罕见,关键在于敢不敢于正视问题,善不善于发现问题,抓住机遇、化挑战为动力。敢不敢于正视问题是态度问题,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推脱,否则就会使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必须善于发现问题,拓宽视野看世界、看中国,看历史、看未来,从而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我们要在国际国内、改革发展实践、总结历史教训等方面相互联系中发现问题,抓住机遇、化挑战为动力,妥善解决问题。要立足基本国情、树立世界眼光,密切关注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领域的新情况,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趋向,既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又要及时发现需要抓紧破解的新矛盾新问题、新风险新挑战。要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大胆探索和勇于实践中及时发现倾向性问题,并在行动上积极应对,认识和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要在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中,以史为镜,沉着应对、趋利避害,认真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并在对照现实问题中得到新的认识,及时抓住机遇、化挑战为动力,在未来征程中少走弯路、减少失误,有效解决矛盾和问题。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刘玉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