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党情中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在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面前,这些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最重要、最根本的经验,就是高度重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步发展、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
从党情机遇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强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生命力和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道德建设这个基础,解决好广大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为主阵地,通过中心组学习、教育培训、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开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深入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的方向更加明确、思想更加统一、力量更加凝聚,信心更加充足。全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一步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感召力进一步加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全社会的道德风尚进一步改善。
第二,党的组织建设取得新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干部工作中存在的“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等问题,修订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奠定了扎实的制度基础。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党员质量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各个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人才工作开创了新的局面,一支规模宏大、专业门类齐全、能力素质较高的人才大军已初步形成。
第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以作风建设作为突破口加强管党治党工作,在党内外、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受到普遍好评。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搞好“三严三实”教育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四风”得到有效遏制,党的作风得到明显好转,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认真解决,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增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对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遏制了腐败蔓延的势头,赢得了民心。
第四,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制度建设,相继出台一系列重要的党内制度法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积极力量。着力深化党的组织、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管理、改进作风常态化等制度方面的改革,着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依法治党,用党纪国法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一把手带头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按程序和规矩办事,日益成为全党的共识和每一个党员的行为示范。
从党情挑战看,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第一,党的思想建设方面的挑战。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党员干部队伍中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少数党员干部忘记了党章中的规定和宗旨,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道德建设无所作为的突出问题。经济发展取代了思想建设现象普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念扭曲,个别党员干部奉献精神减弱。一些党员干部思想生锈,不能用与时俱进的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是思想僵化、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一些党员干部领导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非主流思潮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强,党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削弱。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大众化和手机的普及,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工作格局,直接影响社会的思想情绪,干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
第二,党的组织建设方面的挑战。少数地方党员干部和人才培养选拔任用存在问题,制度配套不够细化,选用程序不够规范,交流、培训、培养不够到位,任人唯亲、裙带风、“看票用人”等不良作风还没有完全根除,一些党组织甚至出现优秀党员干部和人才选拔任用“逆淘汰”现象。少数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教育培训和管理弱化,组织不健全,个别党员年龄结构日趋老化、政治素质日趋低下等现象突出。有的党组织生活制度流于形式,党员活动场所运用不够,党的组织生活质量不高,对流动党员、外出党员的管理没有及时跟进。有的党组织民主集中制坚持得不好,领导班子关系不大协调,对党员的管理不够严格,有些时候听之任之,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要求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开拓创新能力不够,党管干部原则没有落实,党组织没有很好发挥作用。监督机制和组织运作程序有待健全,少数地方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侵蚀了党的执政基础。有的地方党员作用发挥搭设平台少,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干群关系紧张,没有把矛盾和问题很好地解决在基层,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的形象。
第三,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挑战。有的地方大局观念淡薄,不能很好地执行上级决策和政策,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群众服务。为贪图虚名或追求政绩,有的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仍然存在,个别地方思想不正、作风不实、执行不力、管理不严、缺乏创新等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党员干部对待群众的态度冷漠,不敢与违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甚至危害人民利益,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和党的干部队伍的形象。党员干部腐败案件的发生还处于上升趋势,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恶劣影响。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有的党组织以权谋私现象更加隐蔽,反腐败斗争难度加大。
第四,党的制度建设方面的挑战。党的执政合法性过多依赖经济增长,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供给不足,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全体党员干部形成严格的制度约束,但对于社会和个人仅仅依靠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动,缺乏必要的制度规范,容易发生党、政府、社会和个人权力地位失衡,甚至颠倒错位。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违背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妨碍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较为淡薄,在制度执行上创新意识不够强,某些制度的可操作性与系统性不强,有些制度落实有不到位之处,制度改革更多需要顶层设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