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在办公地紧张的情况下,为外企党员们预留的活动场所,来几十个人没问题。很抢手的,基本每天晚上和周末都有活动。”北京外企服务集团公司(FESCO)党委书记温沁山日前在集团党建工作室里骄傲地介绍。据悉,30多年来,FESCO结合自身业务经营工作在外资企业中建立了22个党总支,191个党组织,让外资企业的1.7万余名党员找到了“组织之家”。
据了解,FESCO的非公党建可以追溯到1979年。“随着外资企业的增加,我们外派出去的党员职工员工越来越多,如果不把这些党员管理起来,他们就面临与组织失联。”温沁山称,“因为进入外资企业的员工都要通过FESCO办理入职手续,我们就想到紧紧抓住入职环节,给每名新入职的党员发《致党员的一封信》,告诉进入外企工作党员的组织隶属关系、党费收缴、党员转正等要求,紧紧拉住党员的手,不让党员因为进入外资企业工作而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就这样,我们由最初只有两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1.7万名。”
北京阿尔卡特朗讯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何野,在大学时期就入了党,但当他2000年从邮电系统进入朗讯之后,就有了困惑,“进入公司工作很顺利,但由于公司没有党组织,党关系要怎么办呢?党费要交给谁呢?”何野回忆说,“而在FESCO党委的指导下成立党支部后,近年来员工入党、党费缴纳、党建活动开展都已经比较顺利了。”
虽然进入外企工作的党员仍有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意愿,但在很多外资企业中,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党务工作是外企员工心照不宣的禁忌话题,担心公开党员身份会影响个人职业发展。“在外企开展党建工作要实事求是,如果企业内适合公开党员身份,也能找到适合的党务工作者,就加紧建立独立党支部;如果企业不适宜公开党员身份,就暂时与FESCO内部党员一起成立联合支部,时机成熟时再建独立支部。”温沁山表示。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党支部的建设、党组织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外企高层意识到党员的作用,对党支部活动的态度也从之前的反对、不主张到公开支持,“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我们的客户建立了公开的党组织,对于党员的态度越来越趋于欢迎。”温沁山表示。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FESCO党委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等渠道,及时刊发理论文章、党员学习材料和公司党团员活动报道,解决党员学习不方便的难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