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事业长盛不衰的关键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事业长盛不衰的关键

摘要:只有将人民满意度的标准整合到各级政府的管理制度安排,才能引导党员干部关注民众、联系群众、回应人民。我们党的事业才会拥有不竭的源泉,从成功走向新的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讲话百余次提到“人民”这一概念,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充分说明,“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是党的事业长盛不衰的关键。

“人民”一词中国古代已有,《孟子·尽心下》中就有“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的说法。西方也有对应的“人民”表述,在政治、法律、伦理等领域都有“人民”概念的使用。“人民”一词的范畴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在过去,“人民”是与“敌人”相对应而存在的。在当今,人民指的是具有民主权利的所有公民的总和。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传承。“为人民服务”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治理理念。邓小平强调:“政府是人民的,也是为人民的”;“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指出: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人民群众满意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每一代领导核心都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作为执政的根本指导。这是我们党区别与西方许多政党的重要特点。

“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我们把回应人民诉求作为政策决策的出发点。对人民诉求的高回应性是我们治国理政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应继续保持和加强这一优势,加强调查和研究,畅通民意的表达渠道,疏通人民的参与渠道,构建人民的参与平台。了解把握人民的主要诉求是提升政策回应性的前提。将回应人民的诉求作为政策决策的初衷。由此初衷产生的政策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同和欢迎。有了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再大的治理难题也有解决的信心和决心。

“以人民为中心”要求我们将人民满意度作为衡量党政工作的根本标尺。各级政府、党政机关工作好与坏的标准不在于某些数字的高低,不在于个别领导者的高兴与否,而在于民众满意度的高与低。人民满意度应当成为各级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标尺。人民不满意的政绩是不值得称道的政绩,人民不满意的干部是不适合重用的干部。只有将人民满意度的标准整合到各级政府的管理制度安排,才能引导党员干部关注民众、联系群众、回应人民。我们党的事业才会拥有不竭的源泉,从成功走向新的伟业。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黄艳校对:王妗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