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执行力永葆制度治党的生命力(2)

以执行力永葆制度治党的生命力(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体现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确保改进作风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二、影响制度执行力的主要原因分析

制度执行的过程会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从中找出影响执行的关键性因素,方能对症下药。笔者认为,目前有三大主因制约着制度执行力的提升。

一是制度体系本身的“短板”。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面对各个行业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大趋势,我们党的制度建设在有些方面还不够健全与完善,因而跟不上实践的发展。已有的制度体系内部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有的交错交叉,冗余重复,甚至相互冲突;有些制度设计太原则化和空泛化,缺乏实际操作性;有些制度标准过严过高,规定太细太微,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人们执行制度的积极性。正是针对这些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改革创新精神补齐制度短板,真正使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

二是制度执行环境与条件的制约。制度运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制度执行力,如果环境与条件欠佳,制度执行起来就会大打折扣。制度执行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从政治环境看,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习惯于个人专断的“人治”,对制度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有的信奉“潜规则”,使许多好的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从经济环境看,有些人将市场经济的逐利和交易法则“引入”党内,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使制度沦为利欲的牺牲品。从文化环境看,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积淀的熟人社会与熟人文化,使执行主体和执行对象都无法摆脱庸俗的“人情世故”,不自觉地会依据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据是“请托者”还是“资源支配者”的身份属性而采取差序有别、迥然各异的互动法则。此外,制度执行需要人、财、物等条件保障,需要监管、考核、问责到位等,凡此种种,都在不同层面影响着制度的执行落实。

三是制度执行主体自觉性不强或能力不足。当前执行主体的意识和素质不足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党的制度执行力。一方面,制度主体的制度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对制度的敬畏感,这除了受“人情社会”传统与“人治”政治传统的影响之外,也不排除一部分利欲熏心、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有意对制度采取避重就轻、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态度,以替代性执行、消极性执行、选择性执行、象征性执行、附加性执行来为自己、亲友或关系人谋利。另一方面,执行主体的能力素质有待加强,在一些人身上明显存在着一种“本领危机”,缺乏执行能力,特别是缺乏执行所需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习惯于采取强制执行、硬性执行等简单粗暴的执行方式,极易激起群众对制度的抵触和逆反心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