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列宁
列宁跟马克思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他经历了社会主义,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思想,包含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方面,国家利益观。列宁认为,利益问题是人们的基本问题,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国家利益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利益的相互渗透,是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彼此交织,是阶级利益与民族利益的紧密结合,是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的有机统一。今天,我们讲国家利益,也讲世界利益。把两者相统一,是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协调会同,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列宁的国家利益观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方法,为无产阶级执政党治国理政提供了一个指南。
第二个方面,民主观。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人民主权,这种统治或人民主权具有最高性和不受限制性。列宁对“不受限制”做了进一步解读,说“不受限制”是社会主义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实行人民民主是苏维埃民主的本质,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实行人民民主,才能更好地防止国家政权机关及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宰”。所以,今天我们要仔细体会列宁讲的这一条。讲民主,讲人民民主,只有充分地实行人民民主,才不至于使我们党由公仆变成社会的主人。
第三个方面,监督观。监督问题一直以来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为加强国家机关的监督工作,列宁提出,要到工农群众中去发掘新的力量充实监督队伍,通过工农中优秀分子的参与,增强其与广大群众的联系,以实现对党员、对党员干部、对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最广泛有效的监督。这里讲一个什么?有效的监督。过去我们在监督上肯定不够有效,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我们过去的监督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然哪儿有那么多腐败分子?
第四个方面,法治观。列宁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仍然需要法律,需要依法治国。所以,依法治国从列宁这儿就已经开始了。这是经典作家关于治国理政的论述。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治国理政之道
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治国理政思想的源流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主要有三:儒家的德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虽然这三种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表现和作用,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统治者对这三种思想各有侧重,但是总体的趋势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道家、法家思想为辅。儒、道、法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共同维持一个封建大一统国家的统治。
大一统意识
这里对“国家大一统”做一个说明。我曾经接待过台湾的一个精英代表团,其中有一个女孩是一名大四学生,也是国民党党员,结果她来了以后就问,她说为什么两边都还在说统一问题?为什么大陆特别强调统一?我首先说了一条,我说你去翻翻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大一统意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主流观。第二条,我说你去翻《中国国民党党章》,你去翻蒋经国的言论集,你上金门那儿看一看就知道了。金门的对面是福建厦门的黄厝,黄厝这边有八个大字,叫“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在对面的金门山上也是八个大字——“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不管是什么统一,两者都强调一个中国,中国的未来是统一的。所以这女孩就不再说话了。我说国民党领袖论证统一,你还来问我为什么要谈统一的问题,不单是中国大陆在谈统一的问题,而是整个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都具有这种大一统的意识。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理政思想都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我们讲,毛泽东思想带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是三个,现在又加了一个:“三”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思想、特色理论。加上毛泽东思想,都强调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哪儿来的?很显然,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与传统文化、治国理政之道的渊源。
1. 儒家的德治思想
儒家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主张建立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观念,首先建立起来的是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政治统治的关键在于领导者能否率民以政,能否以自身的言行取得人民的信任。所以今天咱们把它解读为以身作则,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就没有办法率领群众来实现你的目标。
第二条强调的是“内圣外王”之道。所谓“内圣外王”,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在“三严三实”学习教育中,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里,在《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里,都强调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光自己要把工作做好,还要把家里的问题处理好。其中,强调要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如果连家都管不好,自己都做不好,你还能管理国家吗?“内圣”之路就是儒学的修身之道,安人与安百姓就是“外王”之路。这是儒家的德治思想。
2. 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思想。道家思想以“道”为最高范畴,要求“个体”和作为万物之本的“天道”合而为一,而以“道”合一的方法就是清心寡欲、清静无为,这种思想用在政治领域就是无为而治。
举个例子。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汉高祖刘邦执政之后就是典型的无为而治,唐朝李世民执政与刘邦的作为就不一样,所以每个历史时期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道家思想强调治民不以强力而要体察民心,要做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是非常不容易的。道家思想体现的是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所以咱们管道家的治理思想就叫“老庄”哲学。
3.法家的法治思想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其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国。《韩非子·有度》中写道:“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句话就是说,依法治国,国家就强大,不依法治国,国家就弱小。法家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我们今天不也强调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所以这是法治思想。
以上我们所说的儒家、道家、法家,这是三种中国传统的治国之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