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
1.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
(1)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目标是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另外一方面,是实现四个现代化。
毛泽东同志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相当关注的。我们都知道,四个现代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那么请问诸位,今天我们还提不提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同志讲四个现代化,到江泽民同志就不讲四个现代化,到胡锦涛同志和习近平同志更不讲四个现代化了。为什么?因为原定是在2050年实现“四化”,这是小平同志“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但是今天,我们不用等到2050年,“四化”就能全部实现了,所以就不能把“四化”作为2050年的现代化目标。到2050年,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建国之后的治国方略
所谓治国方略,是基于一定的指导思想和治国理念而产生的治国方式和途径。
在政治上,毛泽东同志强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结合”。什么叫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在《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文中都谈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在经济上,我们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源自于苏联。对国民经济实行有计划的生产和管理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计划经济也成为斯大林模式下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大家需要记住的是,不要把计划经济说成“一无是处”,说成“一无是处”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历史上,苏联的计划经济曾经创造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佳绩。1929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之后,罗斯福把计划经济引入美国,这就表明了计划经济的作用。那么,计划经济的问题到底在哪儿?问题在于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把计划经济模式僵化、凝固化了,不往前发展了,所以最终导致错误百出。
在文化上,提出“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的确确为文艺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延安时期,我们有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在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也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
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涵上,一是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二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是提倡独立自主,学习外国长处。对于外国的理念,毛泽东同志是主张开放的。
20世纪50年代我国和苏联建交以后签订了一个条约,即《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间是在1950年2月,当时毛泽东同志去苏联的目的,第一是给斯大林拜寿;第二是向苏联借钱,并从苏联借了3亿卢布,当时的卢布是值钱的;第三是同苏联订立新的条约。当时,斯大林是非常不愿意签这个条约的,因为斯大林说,我过去跟你们签过了。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项条约的内容和我们在1950年签订的条约内容是不一样的。毛泽东同志说,你跟蒋介石政府签,蒋介石已经被我打倒了,现在我们建立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以斯大林最后跟我们签订了新的条约。
20世纪50年代是中苏两国关系最好的时期。而今,我们说今天是中俄两国关系最好的时期,这两种说法在概念上是不一样的。当年,苏联是我们的“老大哥”,而今天,虽然我们在军事上和俄罗斯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经济总量上,我们是10.38万亿美元,俄罗斯是2.1万亿美元。
在军事上,执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和现代化的国防政策。在军事上,毛泽东同志的思路也是战略防御,我们都不属于进攻型的国家。
在统一战线上,坚持以服务政治为中心的两个联盟。建国之初就是两个联盟,劳动者联盟和剥削者联盟。这里所说的剥削者不是一般的剥削者,他们对国家也是有贡献的,民主资产阶级也是有贡献的,五星红旗上也有他们的一颗星。
在执政党建设上,注重思想建党,倡导理论创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是什么?第一,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思想建党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制度治党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第二,提出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和“两个务必”的思想。毛泽东同志曾定下“六不”规矩: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3月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的。为了不重蹈李自成的覆辙,我们提出这六条规矩,习近平总书记的“八条”就是这“六不”规矩的延续和发展。
同时还提出反对官僚主义,密切党群关系,维护党的团结,增强党的战斗力,从严治党,严惩腐败行为,警惕和防止和平演变。比如,枪毙刘青山、张子善两个贪腐分子。这可谓是“挥泪斩马谡”。毕竟这二人是自己的战友和兄弟,但是在贪腐面前他们自己没有顶住,而且毛主席没有想到从1949年初进城到1951年,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就有人腐化变质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