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李松林:【习总书记治国理政进行时】看透渊源 重在实践(7)

大家注意“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这条,今天我们叫“新的伟大工程”。“伟大工程”之说源自于1939年毛泽东同志的一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共产党人》撰写的一篇发刊词中提出来的。毛泽东同志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所依靠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他认为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下,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所以“伟大工程”之说源自于抗战时期。

那么今天讲“新的伟大工程”,最早是由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在200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谈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新的伟大工程。所以从胡锦涛同志到习近平同志都特别强调加强党的建设这项新的伟大工程。这条基本经验就是坚持“三个必须”

第三条,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条经验反映了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

第四条,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条经验反映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履行、践行的根本政治要求。

第五条,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存活力。这条基本经验反映了我们党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治党治国之道。

第六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

这六条基本经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规律、党的建设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

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我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总论。总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主题和灵魂,包括《读本》的第一部分和第二个部分——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第二个层次,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方略,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国防军事、外交、党的建设八个方面。第三个层次,掌握工作致胜的看家本领,是方法论。

1.治国理政的目标——实现“新三步走战略”

说到“三步走”,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时期分为“两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邓小平时期提出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温饱;第二步,20世纪末,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对“三步走”战略有所调整。习近平总书记上台后提出“新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三步,到本世纪末,在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2015年,我国的经济总量是67.67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9%。到2020年,是什么状态?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超过90万亿元。但是到2020年,我们有多少人口?如果每年增加700万人口的话,那么,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突破14亿,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如果没有意外发生,到2025年,美国的经济总量将达到21万亿美元,而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2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十年以后,我们的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个新目标。第一,经济中高速增长。我们要实现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6.5%到7%之间,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缩小收入差距,使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要求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第三,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突出强调精神层面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第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强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绿色、低碳为价值理念。钟南山先生做的一个追踪调查显示,2002年到2012年间,北京人因雾霾导致肺癌发病率提高了60%。这条数据告诉我们,必须要强调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第五,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透视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可以看到: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的领域是全面的;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的地区是全面的;第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学有所教,难度挺大。外地农民工子女进学校,好一点的学校农民工进不起,但还是要做到“有教”。劳有所得,没有问题。病有所医,这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但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决心。老有所养。目前,我国60岁以后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个亿了,到2050年,将有接近40%的人口都是老年人。那么未来要怎么发展?所以,今后老有所养也是一个大问题。

同时,为了让整个民族都富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什么叫“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未来国民收入应该怎么调整?2014年,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国企领导人的薪酬问题,废除国企老总的天价年薪制,调整后,央企以及中央直属金融企业年薪不超过6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的思路是压高、提低、保中。我给一家企业讲课的时候,一位处级干部跟我说,我们的改革方案出来了。我问怎么改?第一,老总的薪酬直线下调到60万元以下;第二,正处级干部下调40%;第三,副处级干部下调30%;第四,一线职工提高10%。整体而言,普通员工的薪酬的确不高。燕京啤酒、现代汽车等企业员工,收入也就在3000元上下。所以,企业职工为什么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有意见呢?就是差距太大。尤其是退休之后,退休金差距很大。

责任编辑:刘玉婧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