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愿爱情之花弥久芬芳

七夕,愿爱情之花弥久芬芳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经典的爱情诗作描绘出恋人之间缠绵悱恻、相思相惜的情谊。爱情,总是恒古常新的话题,是动人的诗、悠扬的歌、美好的情愫……

又逢七夕,让我们在“中国情人节”回顾这个浪漫节日的由来,也畅谈爱情带给我们的美妙体验和理性思索。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

爱情总会带给我们美妙的感受。在爱情的道路上,有时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也有时是悲欢离合的刻骨铭心。爱情,也许会成就花好月圆的相濡以沫,亦或演绎成为相忘江湖的一曲悲歌。但爱情终究来过,她丰富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学会了付出、体谅、包容与珍重。

爱情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圆满的人生和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美好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家庭。恋爱就是构建婚姻家庭大厦的基石,爱情就是生命旅途中的一弯清泉,给我们清凉慰藉与勇气力量。

788

爱情之花只有在理性思索与以诚相待中才能常开不败,散发出弥久的芬芳,使我们的生命绚丽多彩、激昂向上。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爱情超越了两性之间纯粹的肉体交流,更强调男性和女性在精神层面深层次的接触、交融和交汇,最终实现两性关系的整体和谐。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就是在爱情基础上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因此,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势必离不开理性思索和道德的约束。爱情的小屋需要厚重的基础,坚挺的支柱和遮风挡雨的防护墙。

爱情的基础:志同道合

一致的思想、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是坚如磐石的爱情基础。志趣相投、情操高尚、心灵相融是爱情的保鲜剂。爱情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观看《海棠依旧》,我们能够感受到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红色爱情故事穿越时空留给我们的感动和思索。我曾经读过邓颖超纪念战友、伴侣周恩来的随想,有这样一段让我掩卷思索,深深感动: 

曾记否?遥想当年,我们之间经过鸿雁传书,我们之间的鸿雁飞过欧亚大陆,越过了海洋,从名城巴黎,到渤海之滨的天津。感谢绿衣使者把书信送到我们的手里。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你寄给我的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的誓言。那时我们都加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宣誓的时候,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我们之间的书信,可以说是情书,也可以说不是情书,我们信里谈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悲喜分担,有时战斗在一起,有时分散两地,无畏无私。在我们的革命生涯里,总是坚定地、泰然地、沉着地奋斗下去。我们的爱情,经历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消减。

当圣洁的爱情溶入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当中,溶化在人民中间,爱情生活就不是简单的为爱情而爱情,而是植根在革命事业、共同理想中的相爱相守。唯有志同道合的爱情才能不计较容貌、贫富,抵挡世俗的诱惑,爱得实实在在,爱到海枯石烂。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