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好善乐施的新时代公民

做一个好善乐施的新时代公民

今年87岁的鞍钢化工总厂退休工人房洪瑾,1993年退休后,用自己微薄的养老金先后资助了68名贫困儿童,还多次捐助下岗职工、街道贫困户,并在2008年交纳特殊党费2100元。多年来,只要得知哪里发生灾难,他总是想办法献上一份爱心:1998年长江发大水捐200元;2009年及2010年玉树泥石流和舟曲地震,3次向市红十字会捐款共800元;2004年印尼海啸,坚持3年向市慈善总会累计捐款900元……他说:“虽然我已经87岁了,但我资助贫困学生的心始终未老。一年2000多元的资助费用,对我这个靠养老金生活的人来说还可以承受。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如果我能活到90岁,就争取资助到90名贫困学生。”(8月6日《经济日报》)

一个靠自己养老金过退休生活的老人,缘何20多年如一日,资助贫困学子、下岗职工?缘何如此痴心不改,一如既往地关心发生自然灾害的灾区人民?缘何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只要自己过到90岁,就争取资助到90名贫困学生?要寻找答案,只能归结于房老有一腔报恩的情,一颗慈善的心,一种向善的力量。因为自己在大学期间是靠助学金和同学们的帮助完成学业的,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正是这一腔报恩的情,让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实践着“我的成长得益于国家和好心人的帮助,所以,我要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的诺言,并努力地去创造条件,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资助他人。

793

87岁退休老党员房洪瑾20余年资助68名贫困学生求学。图为房洪瑾老人与受资助学生张璐璐。图片来源于网络

房洪瑾老人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一辆老掉牙的车子换不成,也要为残疾女孩张璐璐买上一台折叠式轮椅。老伴患直肠癌做了切除手术后,在治疗、护理等方面增加了经济负担,他还是坚持精打细算,继续为困难家庭子女奉献爱心。不难看出,他所资助别人的款项,都是他在自己的养老金中抠出来的。他的这种热心资助他人、努力报恩社会的拳拳之心,对于我们多数人来说,实在是有很多的启发。

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老人有自己的离退休工资、养老金,这些离退休工资、养老金能够让自己过上幸福的晚年。在自己安享晚年生活的时候,我们老人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在自己不愁吃不愁住过着悠闲生活的同时,还有若干个需要帮助和接济的弱势群体、困难户,还有好多贫困学子因为学费无着落而面临失学的可能。特别是突然到来的自然灾害,更是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援助的支持。一个资助,能圆一个贫困学子的求学梦;一份捐款,能让生活艰难的人过上起码的生活。可以说,艰难时刻更能看出一个人的道德所在,更能体现一个人的高尚与否。我们有自己积蓄的老人们,为什么不能像房老那样,加入到慈善事业的行列中,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向善的力量,少一点享受,少留一点给自己的子女,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正如老人所说的那样:“帮助别人的人更快乐。帮助别人,我得到的是一副可以长期享用的快乐良药”。是的,有一定能力的老人们,在资助、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一份快乐和感动,这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曾记得今年年初,江苏省人民政府表彰了2013—2014年来为慈善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在30个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企业或单位、10名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和15名最具爱心的行为楷模名单中,除了江苏省内的知名企业,公司董事长、总裁之外,其中不乏退休职工、普通居民、乡村农民和低保户。从这份表彰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出,热心慈善事业、投身乐善好施的慈行慈举,不需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不需要具备做老板、大富豪的资本,普通人、退休职工、乡村农民、社区居民、维修工,只要具备一颗善良的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抱着回报社会的心,完全可以加入到乐善好施的行列中。

奉献不分先后,资助不问多少,做一个好善乐施的新时代公民,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分担一点责任,热心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诚愿我们怀有奉献爱心的公民们,都能常抱一腔报恩的情,坚持一颗慈善的心,坚守一种向善的力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量力而行,多做善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资助他人的善举中收获快乐,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