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做合格共产党员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做合格共产党员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只有细胞健康,才能保证肌体充满活力。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这个党要恢复优良传统和作风,有一个党员要合格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只是提到新党员面前,也提到一部分老党员面前了。如果几千万党员都合格,那将是一支多么伟大的力量!这段话是在改革开放之初讲的,现在依然是需要我们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不同历史时期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

什么是合格共产党员?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标准。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大致可以划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相对来说,对党员的认定标准比较简单。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对党员标准作了如下规定: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受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基本上沿用了这一要求,突出了不分国籍。1927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增加了“服从党的决议”的内容。1928年六大党章增加了有关共产国际的内容,要求党员承认共产国际和本党的党纲及章程,服从共产国际和本党一切决议案。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根据当时党承担的历史任务和党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五条党员的具体标准:政治观念没有错误;忠实;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不吃鸦片,不赌博。这五条标准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反映了当时对共产党员的朴素要求。

1939年,时任中组部部长陈云同志在党中央机关刊物《解放》上发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提出六项基本标准: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百折不挠地执行决议;成为群众的模范;学习。这六条标准,是我们党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概述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指明了党员的努力方向。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明确提出入党资格的标准问题,第一次规定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对党员标准进行了深化。

战争年代规定的党员条件,有着浓郁的时代背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调了政治正确,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们克服物质生活艰难、生存环境恶劣的残酷斗争条件,坚韧不拔,战胜强敌,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有着坚定的政治信念。比如长征,红军战士在艰苦的行军条件下,平均日行军74华里,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场战斗,差不多要走360多华里才能休整一次。天上有随时落下的炸弹、地上有10倍于己的敌人围追堵截,还要经受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难以忍受的饥饿和疾病。可以说,没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没有坚强的革命意志,就没有长征的胜利。二是强调了奋斗和牺牲精神。当中国共产党还在战火中为正义而战、为解放而战的时候,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表现在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对此,毛泽东同志讲了三条:第一个决心是要牺牲升官,第二个决心是要牺牲发财,第三更要下一个牺牲自己生命的最后决心。三是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和规矩。早在1923年,中央执行委员会就通报了一些党员因违反党的纪律而被开除党籍。1926年,出台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制定的反腐倡廉文件。1927年,我们党就成立了专门的纪律监察机构——监察委员会。1928年井冈山“八月失败”以后,毛泽东同志曾主持过一次“洗党”运动,把一些“反水”投敌、贪污腐化的党员清洗出党,同时吸收一些优秀的农民分子入党,扩大工农成分,这样党员数量虽然少了,但战斗力反而增强了。井冈山时期形成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虽然是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作为军纪而提出来的,但也突出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严明纪律。

第二个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针对执政后党的作用和地位的变化,以及在新情况下遇到的新问题,195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了共产党员的八条标准,严格了党员条件,包括坚定实现共产主义决心、永不叛党、执行党的政策和决议、严守党的纪律、把党的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上、批评与自我批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学习提高觉悟等。1956年,党的八大进一步强调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大会上代表党中央强调指出,由于国家和党的状况的巨大变化,对于我们党的要求是更高而不是更低了。党的事业的胜利,党对人民所负责任的加强,党在人民中间威信的增长,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党要对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

这一时期对党员的要求,突显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强调政治信念,要求坚定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决心。正是在这一信念感召下,无数优秀共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放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到条件恶劣的农村、基层和边疆地区去工作,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二是强调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初,要迅速建设一个蒸蒸日上、阔步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靠什么?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像焦裕禄、时传祥、王进喜、雷锋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对于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我后来无论是上山下乡、上大学、参军入伍,还是做领导工作,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的名字是和平凡的工作岗位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早已经和共产党的光辉形象一起深深印在人民群众的心间。

第三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内外环境和经济社会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党员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化强化了,突出了共产党员在实现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推动社会进步、树立社会榜样方面的责任,体现的是共产党员干事创业的担当意识和榜样作用。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像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朱彦夫等时代楷模。比如孔繁森,两次赴西藏参加援藏工作。因公殉职后,人们料理他的后事时,看到两件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元6角钱。一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艰苦朴素的高尚情怀和建设新西藏的坚定理想信念。

纵观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员的基本标准,虽然各有侧重,比如战争年代侧重的是牺牲,建设时期侧重的是艰苦奋斗,改革开放以后强调的是担当奉献,但万变不离其宗。作为有着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共产党员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为人民的利益、共产主义的事业奋斗终身。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