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自己也非常注重传统文化修养,在视察兰考的时候,他发表了很多重要讲话,并且念了一首自己在福建做市委书记时作的词,叫做《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习近平总书记为焦裕禄的事迹所感动,他几次到焦裕禄纪念馆,站在焦裕禄像前久久陷入沉思。现在,兰考干部学院里立了一块大碑,把他这首词刻在上面。习近平总书记念这首词就是为了警示大家。
中组部推荐全体党员干部看一部片子,《永远的焦裕禄》,里面有一大段话谈到焦裕禄来自孔孟之乡,接受的是儒家文化的滋养。片中还有焦母的一些镜头,说焦裕禄是个很有孝心的人,临终前还专门回老家住了几天。片子非常感人,很有传统文化的味道。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到曲阜去,首先就说我是抱着尊重孔子、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心态来的,可见非常接地气。现在,孔府所在地——山东济宁,专门有一个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我们把外地干部送过去接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加强官德修养。
一个领导干部的修养,要有诗心、诗情。学诗的目的是什么?提高情商。一个干部不光要有理性思维,还要有诗性思维,两方面要配合起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说,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情商说白了,是一种人格魅力,是一种高效沟通的艺术,是提高领导力和执政能力的一个途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做省委书记期间,写了大量的社论,后来出了一本书叫《之江新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这本书不能错过。《之江新语》不是完全政治化的学习资料,用了很多典故,其中有一篇专门谈领导干部要有人格魅力。
还有一篇谈领导干部要守土有责,短短的300字里面用了三个典故。为什么要守土有责?从刘邦讲起,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他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说是说刘邦有守土有责的帝王意识。接着讲到永乐大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也是因为永乐大帝有“天子守国门”的意识。第三个典故讲守钱塘大堤的塘官,级别很高,与杭州太守一样的级别。习总书记解释说,别看他级别高,他的责任感必须强,如果哪一天决堤了,不用上级领导对他考察训话,他自己就跳江殉职。封建时期官员尚且如此,共产党的领导干部难道还不如他们吗?
这些都是习近平同志写的并发表在浙江日报上的文章。这些文章文笔很好,运用了中国味很浓的典故,可以作为中小学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诗歌的重视,也反映出他的爱好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古今中外的一些文学名篇如数家珍。有些人很奇怪,他怎么知道那么多?因为那一代知青出身的领导,一是有担当精神,二是有忧患意识,尤其好学。他自己在会上提到,为了读《浮士德》这本书,跑了30多里山路借过来,又跑30多里路送回去,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这就是我们说的诗性思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