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信发展须扎根人民土壤

网信发展须扎根人民土壤

翻阅中国历史,西晋的惠帝司马衷很是被人嘲笑。原因在于,有一次全国饥荒,朝臣报告说老百姓都没饭吃了,很多人饿死。而这位晋惠帝听后居然奇怪不解地问:他们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啊?这就是《晋书》里记载的:“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以史为鉴,一个不知道普通民众生活情况的君主注定要被贻笑千古。幸而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互联网不仅为官场与社会搭起了联通桥,更在领导与民众之间开启了直通车,让庙堂与江湖紧密拥抱。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3.1%。了不起的数字,了不起的成就。这组数据照出的是一个网络大国迅速崛起的身影以及领导干部在互联网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今年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诚然当下网信发展仍面临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不断加大的新挑战,越发紧张的新形势,但无论在什么情势下这个网络空间都是基于人民而存在。只要我们找准重心,坚持将发展的根扎在人民土壤,定能走向网信的新春天。

扎根群众,练就善听民意的“顺风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诚然作为一个依靠人民成长发展的政党,我们的执政根基在人民,力量源泉在人民。基于这样的共识,把握人民的期待和需求,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应是每一代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当看到在这个人人手握麦克风的时代,互联网为每一个民众创造了舞台。面对这些舞台,党员干部应经常上网,看看人民都在想什么演什么,做到对网络民意的常听取、善听取、乐听取,让网民的声音总被倾听,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依靠群众,造好网信发展的“助推器”。“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一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并非所有人才都来自于等级森严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近年来更流行“高手在民间”的说辞。特别是在更加高效、平等的互联网行业,更是草根逆袭的传奇秀场。事实证明,无论是马化腾和李彦宏这些技术高手,还是马云这样的商业创新怪才,这些来自民间的人才都推动着我国的网信事业滚滚向前。因此不管是在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今天,还是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明天,我们都应该坚持从人民中来,将这些鲜活在各行各业、在各方各面的生命力用起来,助推网信事业的大发展。

分享成果,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如果把网信发展比作一个正在成长的大树,那么扎根人民,生长方向是朝着人民;从人民中选人识才,汲取养料来自人民;待得开花结果,也是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必当全民共享。然而也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仍有短板,比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农村生产智能化、互联网助推扶贫攻坚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互联网、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我们必须补短板。通过提高认识、加大投入、配好队伍、优化资源、提升效率,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用更加全面的网信覆盖范围和不断提高的网信服务品质,让网信成果全民共享,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只有让根更深的扎向人民,养料更多地来自人民,成果更多地带向人民,才能让网信的大树造福于人民,做出更多无愧于人民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2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