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简洁质朴
这本《二万五千里长征》是32开竖排本,长18厘米、宽12.5厘米、厚0.4厘米,共67页。图书封面正中偏右为红色长方形底色,用白色楷书竖印书名,显得非常醒目。书名下方是一排前进着的红军队伍,与上方的五星被一段向西、再向北、再转向东的路线标识图相连接,寓意为工农红军长征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封面右上方竖印“史诺著,汪衡译”红色字样,书的下方从右至左印有“文摘小丛书”“黎明书局经售”的红色字样。书的右上角用毛笔写着繁体字“刘载铭”,下用蓝色长方印章盖“同学捐赠”,封面中间盖有蓝色菱形印章“贵阳省立贵阳中学校图书室”,表明当时是姓刘的同学捐赠给学校的,扉页印有“1938.1.1初版”。封底为“红军长征路线图”,包括长征开始时间及所经地区等。
它应是外国人介绍长征最早的单行本。更珍贵的是,这本书是贵州省革命烈士刘载铭的遗物,特别有纪念意义。
据2011年4月17日《重庆晚报》报道,重庆的一位资深藏书人在旧书摊里曾淘到《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本书。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蓝勇所长认为,这本书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初版,首次在重庆发现。遗憾的是,这本书缺失了封面,扉页线框内上方印有“史诺著·汪衡译”,下方内套小线框内印有“1938.1.1出版”“黎明书局经售”字样,装帧设计都比较简洁质朴,其内容与藏于宁夏博物馆的那本《二万五千里长征》版本内容相同,可以确信,此版本是国内仅存几本《二万五千里长征》之一,实属珍贵。
《二万五千里长征》初版10年后,1949年曾由文孚出版社再次出版,书名仍为《二万五千里长征》,作者也是史诺(斯诺),但译者却是天明,该版本较少被人提及和关注。
价值超越本身
《二万五千里长征》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有些内容比《西行漫记》还要详细具体,是研究红军长征非常重要的文献史料。从写作角度看,这本书体现了客观、严谨、平实的风格,给读者带来的是新奇、富有生气和力量的阅读体验。
书中的长征目次全部用竖式排列,从右向左依次是“写在前面,在长征以前,长征的第一阶段——从江西到贵州边境,长征的第二阶段——从黔边到遵义,长征的第三阶段——从遵义到扬子江,长征的第四阶段——从会理到四川,到达了新的根据地。附录,红军第一军团西征旅程记。”附录部分详细标示了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所经地点和里程。因此专家分析,《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国内出版的最早介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书籍。
红军长征已有80年的历史,出版至今已近80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因其版本的演变及珍贵的史料价值,被发现的历史过程及其被赋予的历史内容,已经超越了时间的界限,文本本身成为了历史的叙述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