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彪: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产业基础

刘志彪: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产业基础

实现现代化,必须以现代产业体系为基础。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全面构建比较稳固的现代农业基础,发展比较发达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级装备制造业以及门类齐全、水平较高的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技术进步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应适应宏观经济背景的这一重要变化,依据新的阶段性特征来推进。一是注重提质增效,改变过去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扩张产业规模的做法,更多强调结构调整、产业素质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逐步降低低技术水平、低市场份额和低附加值产业的比重,让那些体现新技术、新方向和新动能的产业逐步占据优势和主导地位,形成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发展格局。三是不能过度依靠出口维持产业增长,应把产业增长的动力更多转到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上,进而更好满足国内需求。从遵循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基本规律的角度讲,在新常态下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三次产业新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小国开放型经济可以主要依托国际分工,而大国经济除了要积极融入国际分工,还必须独立自主地建立门类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注重三大产业部门协调、协同和协力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现阶段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不能简单地模仿发达国家主要发展以科技、金融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的做法,而是要吸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高度重视现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高度重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平衡发展的问题,坚决避免产业空心化和泡沫化。制造业绝不能空心化,这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一条底线。当前,要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防止金融和房地产等行业过度自我循环与膨胀,以致损害实体经济的产业基础。为此,对服务业中某些具有虚拟经济特征、容易被作为资产增值手段炒作的活动,如高杠杆支持的汇市、股市、债市、楼市、银行信贷等,应采取有效政策手段予以监控,让其回归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功能。同时也要注意,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与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并不矛盾。在健康运行的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谁也离不开谁,离开制造业基础的支撑,服务业发展也不可持续。现代产业体系好比一棵大树,制造业是树干,农业是树根,服务业则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枝叶。对这棵大树来说,每个部分都很重要。

重点推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我国已经是全球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只有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由低端迈向中高端,才能实现建成制造强国的目标。制造业迈上中高端的标志,一是重工业化,二是高加工度化,三是技术知识密集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并不是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要全部进入全球顶级的位置,更不是指产品要满足少数社会成员的奢侈性需求,而是指产业发展要逐步摆脱低端锁定状态,在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只要我国制造业的主要产业占据了世界市场的较大份额,产业的附加价值水平达到或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就可以说制造业迈上了中高端。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像过去那样仅仅靠学习、模仿和引进技术,而需要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与制度创新。目前,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导致一些传统产业中的企业成本上升,亏损或倒闭的企业增加,有的企业则选择外迁。造成这些企业身处困境的根本原因,是产品创新不足、生产率提升缓慢。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这些企业在微观层面逐步使自己的价值创造活动迈向中高端,具体可以选择的发展战略有:一是向产业链上游环节发展,强化研发、设计,即进行产品创新;二是向产业链下游环节延伸,发展营销、物流、品牌、融资等业务,即进行组织架构创新和业态改造;三是在产业链中游环节着力,发展加工制造中价值增值大的环节,即进行工艺创新;四是通过多元同心化拓展,拉长产业链,进入关键零部件和关键设备制造的生产领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