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彪: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产业基础(2)

刘志彪: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产业基础(2)

构建由我主导的新型全球价值链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不可能脱离全球产业分工而在封闭环境中孤立地进行,必须借助经济全球化,高水平地快速推进。过去一段时间,经济全球化使国际产业间分工演变为产品内分工,很多中国企业被跨国企业纳入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制造环节从事国际代工。“十三五”时期,我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应着力构建由我主导的新型全球价值链。这个条件现在已经具备。一是我国市场规模巨大,具备虹吸全球高级生产要素、努力让中国企业站上价值链高端的基本条件;二是我国科技实力不断提升,在一些领域开始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三是人民币国际地位上升;四是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在加速形成。

构建由我主导的新型全球价值链,应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来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是更高水平的开放,构建沿线国家共同参与的全球价值链是其重要内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果没有全球价值链的连接,国家、地区、城市之间就难以形成互利共赢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一带一路”的经济纽带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把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能向劳动、资源和环境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产能的调整和产业组织形态的改造,并带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构建由我主导的新型全球价值链,还应利用我国庞大的国内需求向国内外采购,或者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向国外发包加工环节,进而把一些外国企业的加工环节纳入中国跨国企业的生产体系。此外,还应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并购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外国企业,或者进入营销、品牌和服务环节,或者进入研发、设计环节,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攀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总之,我国要建设基于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充分利用我国国内市场广阔的优势,逐步建构国内价值链,发展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价值链环节或生产体系;同时,将国内价值链逐步嵌入全球创新链,形成创新环节全球分工、创新资源全球配置、创新能力全球协调、创新核心以我为主的全球区域创新中心,逐步成为全球创新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和一支重要力量。

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不是完全抛开原有产业体系另搞一套,不可能主要依靠新的投资去建设新的产业体系,而是要以对传统产业的大规模技术改造为起点。传统产业不等于夕阳产业。事实上,只有夕阳产品、夕阳技术,而并没有所谓的夕阳产业。实践证明,再传统的产业,只要经过现代技术的改造,都可以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部分,焕发出蓬勃朝气,形成强大市场竞争力。例如,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技术跨越。移动互联网融入哪个产业、充分改造哪个产业,这个产业的水平就会得到显著提升,获得“智能化+”的升级效应。

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当前世界经济的低谷时期是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的最佳时期。我们应立足现有制造业优势,通过技术改造尤其是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国际一流的先进制造基地。一是对智能化制造业的提升方向、技改重点作出科学预判和战略规划,加强引导服务。建立和完善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审批、补贴、绩效评估等政策体系,构建智能制造的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政策协商、项目推广指导、技术引进转让等活动,完善制造业智能化改造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障。二是鼓励相关企业在智能化园区集聚发展,利用外溢效应吸引和鼓励企业加强智能制造技术的合作攻关。支持企业同其产业链的上下游、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国内外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合作开发智能制造所需技术。三是重视智能制造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政府应帮助企业构建相互衔接的行业共性标准,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标准,抢占国内外先发优势。政府应选择某些重点行业中的优秀企业,鼓励其探索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的标准化示范工程,进而形成相应的改造流程并向全行业推广,以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四是在金融支持政策、高端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完善推进智能化技术改造的配套措施。如,通过化解产能过剩腾出信贷资源、物质资源和市场资源,以精准的产业政策支持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用市场化手段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如,鼓励企业放眼全球引进高端技术专业人才,建立首席技工等激励制度,做好人才引进后的服务工作,等等。

(作者为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