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强化中国方案的理论建构和传播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纪亚光:中国方案具有宽阔的世界视野,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己任,主张通过文明对话促进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努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众所周知,对话是人类思想形成的基石,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摇篮。历史地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在实际上促进了制度的改善与文明的进步。在“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的当今世界,中国将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的一环,高度重视文明对话对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价值,明确指出各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强调通过对话找到各方关切的最大公约数,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生,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国方案以文明对话开启新型国际关系的系统思考,是对中外优秀思想文化和智慧的融会贯通,对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国家处理相互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中国智慧,又蕴含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刘海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学说,因此,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要从当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提炼概括。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主体。1956年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已经消除了社会上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划分,消除了这种划分的经济前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围绕人民主体展开和构建。第二,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当代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仍然存在着社会差别以及物质利益方面的矛盾,仍然具有斗争冲突属性。因此必须通过规范竞争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引导社会关系从冲突、斗争向合作、互助、团结、友爱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国家利益凸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首先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根据本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通过扩大执政基础不断巩固执政地位,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艾四林:从总体上看,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相对于我国的政治实践明显滞后,这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成功的中国政治实践却没有改变国际上常挨骂的被动局面。构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迫在眉睫。怎样构建呢?一是要体现中国立场。西方现代政治话语中的自由、平等、民主等理念,是一个基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的独特的思想体系,是不可能复制的。秉持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用西方政治话语体系阐释中国丰富独特的政治实践,在理论上和实践都是站不住脚的。二是要体现中国实践。离开实践的话语,是空洞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发展奇迹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理当要立足并反映这一伟大政治实践。三是要体现中国价值。中国方案其实质就是现代政治文明方案。它是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和生动表述。共赢共享无疑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在构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时,还要摒弃对立思维。构建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不是要构建与西方政治话语体系完全对立的话语体系,而是对西方政治话语体系的超越。
韩喜平:中国方案形成于中国实践中,吸收借鉴了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同时具有深刻的世界意义。首先,中国方案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中华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既崇尚和为贵,又主张和而不同,中国制度生根于中国大地,同时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制度。中国制度的这一特性可以为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冲突、种族歧视等问题提供文化和理论借鉴。其次,中国方案启示世界:发展归根到底要靠本国自身努力,各国要根据自身地域、历史和现状,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探索能有效解决问题的道路和制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利用“一带一路”等政策,利用媒体平台等方式,利用国际组织等平台,利用参与国际事务等契机,充满自信地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构建好中国话语、宣传好中国方案,让世界更多的人理解和认同中国方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