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2)

治国理政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2)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论述

摘要:深入学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最根本的是学习其中所贯穿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指导工作。

实践第一与关键在于落实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标准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就必须坚持实践标准,务求实效,关键在于落实。

我们的所有成就,都是干出来的。这里的关键,就是始终注重抓落实。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任务也实现不了。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钉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这就说明,抓落实首先要抓到点上、以点带面。要盯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把力量凝聚到点上,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局,避免“撒胡椒面”式地这里抓一下,那里敲一点,浅尝辄止、朝三暮四。还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有板有眼,深入而持续地抓好落实。抓落实,就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

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战略定力,“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既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在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理论和战略问题上要有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我们才能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不被任何眼前的短期利益所蒙蔽,不被别人的说三道四所左右,才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时保持沉着冷静,在“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风”中“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神聚力。

辩证思维与问题导向

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比如:在论述改革问题时,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时,强调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在阐述全面深化改革时,强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等等。

坚持辩证思维,就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

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要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我们观察形势、分析事物、制定政策、解决问题,都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处处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辩证法。在走什么道路问题上,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在改革战略问题上,他强调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他强调既要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等,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运用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范例。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