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根据地 开展反“围剿”斗争
1934年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雒南县庾家河召开常委会议,决定在鄂豫陕边界创建苏区,并将中共鄂豫皖省委改为鄂豫陕省委。红25军在运动中各个击破敌人,至1935年5月,先后取得蔡玉窑、文公岭、石塔寺、九间房等战斗胜利,并攻占5座县城,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胜利。
与此同时,他们在鄂豫陕边界的郧西、卢氏、雒南、镇安之间地区,广泛发动和武装群众,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先后建立了2个县、13个区、40多个乡、300多个村的苏维埃政权和鄂陕边苏维埃政府。此时,红军发展到3700余人,地方武装游击师和抗捐军发展到2000余人,鄂豫陕苏区初步形成,人口近50万。中共鄂陕特委和豫陕特委先后建立。
1935年5月中旬,国民党军30多个团向红25军发动第二次“围剿”。鄂豫陕省委决定,以游击队就地坚持斗争,以主力红军北上寻歼国民党军一部,尔后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争取歼敌一部,以打破敌人“围剿”。6月初至7月初,红25军先后取得商县夜村、富水关、淅川县荆紫关、山阳县袁家沟口等战斗的胜利,7月13日北出终南山,消灭了西安以南部分地区的民团。国民党军第二次“围剿”被迫停止。
再次长征
此时,红25军得悉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并有可能北上。为配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北上,中共鄂豫陕省委决定率红25军主动离开鄂豫陕苏区西征,准备与主力红军会师。1935年7月16日,红25军从陕西省长安县沣峪口出发,继续长征,后转向陕甘苏区。他们9月15日到达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次日与陕甘红军会师。
红25军主力西征北上后,留在根据地的红军继续坚持斗争。9月初,中共鄂陕特委和豫陕特委合并为鄂豫陕特委,红军一部和地方武装编为红军第74师。在中共鄂豫陕特委领导下,他们依靠人民群众,继续坚持游击战争,连续粉碎国民党军三次进攻,巩固了根据地,扩大了红军。
鄂豫陕苏区的建立,牵制了陕西国民党军的一部分兵力,在战略上配合了陕甘苏区红军的反“围剿”斗争和其他地区红军的长征,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郜耿豪、孙杰、曾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