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创新的手段传播延安精神
在新时期,社会信息化、思想多元化的特征凸显,开展延安精神传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延安精神的传播中,要加大力度,创新理念,丰富手段,力求最大程度的覆盖面和感染力。
要把延安精神作为全党干部教育的必修内容。当前,为了应对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环境,尤其要加强思想文化、新闻宣传、高等院校等领域的党员干部的教育。在教学中,注重依托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开展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调查式教学。
深入开展延安精神的理论研究。这种研究,既要关注延安时期历史资料的整理,也要关注其现实意义的探寻。资料整理要全面细致,对各类文献资料、实物资料、亲历者口述等,尽量挖掘收集。意义探寻要贴近时代,力求以延安精神指导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在研究延安精神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史实的梳理,而要注重以当代视角来挖掘其现实意义,以国际视角来挖掘其深刻价值,以多学科视角来挖掘其丰富内涵。在研究队伍的建立上,保持开放姿态和体系,不仅依靠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党校系统的研究者,也要依靠各类普通社会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者参与,让延安精神成为全国人文社科学者共同的研究资源和关注焦点。
推动延安精神内容进入新媒体。今天的舆论场已经是新媒体崛起的时代,终端移动化、内容视频化、平台社交化、时间碎片化的信息传播特征越来越突出,任何宣传教育内容不进入新媒体,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在微传播的时代,要把延安时期的资料整理出来,通过在线教育课堂,通过微博、微信、微视和客户端来传播。
中国的事情要办好,关键在党。党要承担好自己的历史使命,关键在锤炼一支过硬的队伍。当年,我们党依靠延安精神在小山沟里办成大事情,取得了夺取全国政权的胜利;今天,我们党依然可以依靠延安精神在全球化中办成大事情,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极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地。在新时期,还是要靠传承延安精神,团结全党的力量,点燃全党的奋斗激情,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胡钰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