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3)

摘要:我国的科技发展已经由全面跟踪进入到“三跑并重”阶段,即是:一部分是领跑;一部分是并跑;还有一部分是跟跑。下一步我们要沿着这样一个发展战略思路,就是不断由跟踪转向自主创新,转向并跑和领跑。

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创新成为发展基点,包括的内容:一是拓展发展新空间;二是创造发展新机遇;三是打造发展新引擎。通过这样一种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化,所谓新“四化”同步发展,提升发展整体效能,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协调发展。这也是给我们今后包括“十三五”提出的研究任务。现在,我们把协调发展建立在创新作为发展的基点这样一个基础上,这是如何实现协调发展的一个新思路。此外,还包括绿色发展以及共同发展的发展观。

(五)科技管理与运行机制问题。关于体制改革,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当中,有两点值得关注,要很好地理解和研究。一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前三链我们比较熟悉,这些年的研究也比较多。但是,把政策作为政策链来提出还不多见。我们国家从部门之间这样一个横向的关系和中央到地方的纵向关系,每个部门、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政策,过去我们常讲政策配套问题以及政策部门之间和地方,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协调问题,这里提出一个政策链的概念。就是说,作为政策链,一方面使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政策要互相协同,不能互相打架,要互相配合实施;另一方面,政策要和创新、产业的发展创新协调。我们有一些政策与产业发展、企业的创新需求还是有一点差距。往往有一些政策,包括有一些标准出来之后,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甚至有一些还存在问题。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高端智库建设,提升我们的决策执行能力。

二是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五大价值”,前四个价值是我们所熟悉的,文化价值过去也有关注,但是没有将其作为成果评价的重要内容。当然有一些文化领域的成果可能关注过文化价值,因为这是本领域的事。这些年,文化越来越成为创新的根本性驱动力。可以说,创新越深入,文化的影响越大。现在科技体制改革提出的创新的环境和氛围的问题,实质上是创新文化问题。

科技本身也是文化的组成内容。美国提出“巧实力”,就是通过价值观的输出进行竞争。就是不仅有科技创新的竞争问题,也有科技创新支撑的文化竞争问题。所以要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文化价值,也包括文化本身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对于科学技术问题,我们过去有一个说法叫科学技术文明,在这方面也要很好的研究。对于我们的历史遗产,要很好地去发掘、用好我们的历史遗产,并且更好地借鉴现代世界各国所积累的科学遗产,特别是科学文化遗产。  

(六)企业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这些年在这方面有很多研究,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历次的五年发展规划中都有提出。那么,企业如何成为创新主体,以及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标志是什么?这些年一直在争论,尚没有公认的说法。这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当中对这方面的争议和研究给出了一个至少是阶段性的肯定。也就是说,企业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当然在这方面可以继续研究,但是,判断的基本标准可以说已经出来了。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我国的企业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创新的主体,以及我们将来在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方面如何进一步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这为我们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七)科技经费管理改革方面的指导性意见。这些年对科技经费的管理方面,社会各界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和建议,科技管理部门也制订了一些改革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一个改革的基本原则或是指导思想,经费的使用要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可能有一些同志有这些感受,特别是在一线做研究的科学家、工程师。过去,为了把经费管住,往往让人的科研服从于严格的科技经费管理。有一些科研人员,特别是课题管理人员认为经费管理环节太多,管的过死,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当然,经费管理部门也有他们的说法。那么,下一步的改革指导思想就是要从人的角度,以人为中心来看怎么来制定和改革我们的科技管理制度。就是说,让科技管理、科技经费能够为人所使用、推动人的创新。

(八)科研院所和大学的改革。这几年,我们国家正在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科研院所和大学大部分都是这一类单位。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定位问题。曾有一段时间,我们在改革当中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大学做三产,搞了一大堆校本企业,科研院所也有这种倾向,可能挣了一些钱,但是这对大学、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对于如何能够更准确地定位科研院所和大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研院所要根据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优化自身科技布局,厚植学科基础,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重点加强共性、公益、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增加公共科技供给。这是对科研院所,主要是独立科研院所的要求。

对研究型大学,要加强学科建设,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要使目标导向的研究和自由探索相互衔接,打牢我国科技创新的科学和人才基础。也就是说,对大学要求的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重点是自由探索的技术研究,这和科研院所是有区别的

(九)区域创新思路。要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过去我们讲的多是产业集聚,这里突出的是创新区域集聚,包括产业发展的规律,要因地制宜的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自从搞了自主创新之后,特别是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我们确实看到各地非常踊跃、积极地推动自主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跟着别人走的盲目性。因此,在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包括创新路径方面,如何使本区走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这是将来要深入研究的。

这些年,我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当中,对不同国家的创新发展道路进行了一些分析。由于国情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国家的模式。比如美国是全面领先,政府明确提出这样的口号;德国以创新为导向比较明显;英国是依托传统、面向未来发展,也就是如何把过去传统产业转向未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英国有自己比较成功的模式;芬兰这样的国家不太大,重点产业非常有限,所以采取重点突破的模式;以色列是需求导向模式,对需求的分析非常突出;日本是从贸易立国和高科技技术立国到科技创新立国、知识产权立国,从模仿跟踪到自主创新立国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