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结伴而不结盟(4)

摘要:中俄关系是一种很亲密的朋友关系,而不是很僵硬的结盟关系。结盟关系对中俄,对世界其他国家都不是好事。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发展好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不冲突不对抗的新型国家关系。

中俄经贸关系起点比较低并不完全是坏事,这意味着发展的空间大。2000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只有80亿美元,2014年已达到953亿美元,2015年有所下降,主要是受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所致。但是贸易的规模其实是在上升的。中国仍然是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俄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2014年的11.3%升至12%。中国对俄罗斯的进口规模和结构都在发生变化,有所优化。以前主要是能源贸易和军工贸易,现在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大幅度上升。中俄投资合作有增无减,中国累计对俄投资额已超过340亿美元。能源、核能、航空、航天、高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战略性大项目全面推进。两国金融合作显著加强。可见,中俄经贸合作的基础依然牢固,势头依然强劲。

无论从资源还是技术的角度来看,双方的互补性都比较强。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中国是现在发展中的工业大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能源的需求还将继续扩大。对于中国能源安全来说,俄罗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而对俄罗斯来讲,现在是一个经济上相对比较困难的时期,卢布贬值,资本外逃。在这样的条件下,就需要更多的中国资本。俄罗斯有资源,中国有资本,这就能够形成比较好的合作关系。

另外,还有技术上的互补。俄罗斯在很多领域的高新技术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在军工技术方面。而中国更多是在民用方面发展得非常好。所以在技术方面,中国和俄罗斯之间也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互补关系。

三、中俄关系定位

为什么把中俄关系定位为结伴而不结盟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之所以结伴,是因为中俄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通过双方高水平的合作,能够给中俄双方带来更大的机遇,减少军事负担,促进国际影响力和国内经济发展。但是这种结伴最终会走向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个人的看法是,最终中俄关系应该是一个朋友关系,而不是结盟的关系,我们会成为越来越亲密的朋友,而不是一种正式的结盟关系。

第一,不结盟是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时候,依据两个标准和原则:一是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二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利益。基于这两个标准,中国不对外结盟。

先看第一个标准,如果结盟,就不一定能在所有事情上遵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因为结盟以后,两个国家有一种契约,一种军事上的或者战略上的承诺,就是在任何时候,不管对错,都要相互支持,这就是结盟关系。比如美国和日本是盟友关系,那么在如何看待“二战”历史问题上,即使美国是“二战”胜利国,也是“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创造者和主导者,但是因为与日本的这种盟友关系,美国很多时候不能公开强烈指责日本,因为指责日本可能会损害这种盟友关系,美国就受到很大的约束。如果结盟,中国也会面临同样问题,在获得了一个强大盟友支持的同时,也意味着自己受到束缚。

再看第二个标准,中国是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来确定外交政策,如果结盟,当自己的利益和盟友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时候就不能够独立自主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得优先考虑盟友的利益。所以不结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是实现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所必须遵循的原则。除非中国放弃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才有可能去考虑与某一个国家建立正式的结盟关系。显然中国不愿意这样做。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