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新时期产业发展新动向(2)

准确把握新时期产业发展新动向(2)

摘要:“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发展亟须寻找新的增长点。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提升中国制造业的质量、水平和竞争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制造业为中心构建产业新体系

“十三五”时期,实体经济部门特别是制造业部门需探索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更好发展的同时提升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技术进步的浪潮中,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质量、水平和竞争力,是中国制造业亟待突破的问题。“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构建“产业新体系”的任务。而构建“产业新体系”需以制造业为中心建立关联网络,辐射其他产业。

“十三五”时期,制造业发展将面临趋势性和转折性变化,要求中国制造业必须实现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增强对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需求链的整合能力。

其一,发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联动作用。通过适应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技术发展方向,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着力推动传统制造业部门的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国大量的制造业部门是传统工业部门,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的空间很大,这也是制造业部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新技术变革引领下的产业革命并不意味着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完全分离与排斥,在传统产业领域中孕育着巨大的新兴产业机会。构建“产业新体系”更需要关注解决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因而尤其需要发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联动作用。目前,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国制造业缺乏竞争力持续提升的基础能力,主要表现为:一是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二是产业共性技术的供给存在“制度空洞”;三是中国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在不断削弱的同时,新的竞争优势还没有确立。所以,发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联动作用,有利于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运用和渗透,帮助传统产业突破技术瓶颈,在充分利用我国大市场优势的条件下,最终培育出能够适应全球竞争环境的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

其二,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已经成为当前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提高制造业部门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需要将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延伸制造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创新联动,可以更好地优化制造业生产过程,改善制造业的商业模式,降低制造业的成本水平。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2025》,其核心都是要解决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问题。我国经济转型的根本不单单是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关键是要把制造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提升到中高端,因为只有制造业实现了中高端的发展,服务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最终经济转型才可能成功。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包括德国“工业4.0”在内的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可能会对整个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带来新变化。我国在关注制造业尖端技术领域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制造业基础技术和通用技术领域。需要把国际上好的理念、经验和我国制造业的实践结合起来,使制造业部门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生态。

其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制造业部门生产要素的战略性转换,提升无形资产等在制造业投资中的比重,发挥品牌效应,构建制造业长期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十二五”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展现出良好的态势,产生了不少未来可能形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从技术看,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和环节实现了重大突破。根据相关报告,移动技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高达365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中国移动技术国内生产总值目前位居全球第二,到2020年占GDP的比重有望达到4.8%。此外,液晶面板实现了关键技术的整体突破,初步缓解了一些行业“缺芯少屏”的发展瓶颈;超材料、抗体药物、基因测序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大数据等领域也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当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如仍然采用传统的招商引资和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各地方产业同构现象较为明显,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认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方式,更好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