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专家学者畅谈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3)

3位专家学者畅谈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3)

互联网催生制造业新动能

融合还需固本强基

主持人:目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处于什么阶段?与制造强国相比有哪些差距?制约深度融合的原因是什么?

余晓晖:全球及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制造强国相比,我们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有特色有优势,但在生产的智能化、融合的深度等方面差距还比较大,尤其是中小企业比较滞后。具体来看,支撑融合发展的要素,包括传感器、软件、芯片、自动化、数据分析等技术和解决方案与制造强国差距更大。从工厂融合水准来说,我们不少制造企业工厂的网络化还没完全完成,跨界融合的水平和美国、德国比有较大差距。

为什么营销环节是融合最好的环节?原因一是动力,二是能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最先发生的一定是在其能发挥直接作用的环节,而营销环节能直接获取更大的销售额和更多的服务价值,所以电子商务成为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最先切入点。从能力上看,做电商也相对容易,而要把互联网技术贯通生产线、研发设计、产品全生命周期等则还是很难。

安筱鹏:我们把“两化融合”水平分成四个阶段,包括基础建设阶段、单项运用阶段、综合集成阶段和创新引领阶段。经过对国内70000余家企业进行评估后,结论是真正迈入综合集成阶段之上的企业占15%左右。而综合集成是企业信息化迈入中高阶段的重要标志,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带来的收益跨越了综合集成阶段之后会呈现指数化的增长。与制造强国相比,我们对融合存在认识不足、平台支撑能力不足、应用水平不高、核心技术薄弱、安全保障有待加强、体制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

至于融合的环节,从全球来看,互联网也是首先在消费领域快速普及,再不断融入生产领域,这种应用是有内在规律的,是由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特征差异决定的。当前,工信部正围绕工业云、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等融合短板,进行全面布局和部署,积极推进,这也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樊会文: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深度与先进国家有一些差距,但不是很大,因为这种融合本来就是近几年的事情。在融合方面,我国企业的探索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与先进国家在一个起跑线上。融合的差距不是融合本身,而是工业基础能力,包括工业管理能力、数字化基础、自动化技术等。国家还要加大对基础领域研发的支持和资助,引导金融资本注入基础领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