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共话共青团改革创新之路(2)

学者共话共青团改革创新之路(2)

上海共青团改革实践初探

张恽(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

通过“互联网+共青团”,形成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共青团工作运行机制。团的各级委员会提升普通团员青年比例,青年设计、参与、评议团工作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强调青年参与,增加青年获得感。

自去年7月以来,上海共青团按照中央、上海市委群团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在组织设置、干部选拔管理、管理模式、工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革新、积极探索。

上海团校、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团队深入调研、分析上海共青团改革的实践、做法,尝试进行逻辑性梳理和理论性阐释,以促进部分做法经验向全国推广和复制,力争为共青团工作的理论和青年问题研究作出创新性成果。

从价值、制度、组织出发  认识共青团改革出发点

从价值要素来分析,改革来自对于价值理想的坚守。从历史来看,群团工作是党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的法宝。从政治发展来看,共青团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群团工作应该在未来公民协商、社会协商和政治协商中发挥更大作用。更深远地来看,促进青年发展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本要求。

从制度要素来分析,改革来自巨变中的环境及社会结构。一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为内容的制度变迁导致的社会结构转型,使得90后开始几乎没有“单位”的概念;二是以互联网普及为内容的技术革命导致的社会结构转型,使得新工业革命、零边际成本社会扑面而来。

不变的价值理想,遇到巨变的环境制度,由此带来组织上的“四化”挑战并驱动“三性”转型。这次转型既有外界驱动的强制性特点,也同时具备内生动力驱动的诱致型特点,我们要通过改变组织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来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

从四方面入手  实现四个再造

上海共青团改革,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实践的探索:

1.改革团的组织设置,实现团青关系再造。

改变“倒金字塔”结构,使青年工作可以直达青年,并覆盖到各类青年群体,实现团青关系的再造。比如,团的领导机关“扁平化”,团市委内设机构精简25%,成立跨部门项目工作组。夯实和完善基层青年组织体系:在社区,大力推进区域化团建,街道乡镇团(工)委书记按正科实职专职配备,居村建立“团干部+社工+志愿者”工作队伍;在学校,巩固共青团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严格团员发展,加强青年骨干培养,推动学联、少先队组织改革;在新兴领域,积极推动“两新”组织建团,加强楼宇、园区团建,群团组织协同建成772家直接联系服务青年的“青年中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把工作对象扩展到35周岁以下青年,依托相关大口党委实现大口团工委的全覆盖。

2.改革团干部的选拔和管理,实现组织能力再造。

创新制度和机制,将知青年、懂青年、爱青年的同志选拔和充实进团干部队伍,不断提升其服务青年的跨界工作能力和领导力。实行专挂兼相结合,市区两级班子成员一半职数选用挂职、兼职干部。团的机关工作队伍包括专职干部和选派的挂职干部,辅以志愿者。机关行政编制“减上补下”以充实区县、园区、大口团工委。改革机关专职干部招录方式,探索实行遴选制。加强干部培训,形成新上岗履职系列、群众工作胜任能力系列和领导力提升系列进阶培训体系。

3.改革团的管理模式,实现公共空间再造。

构建青年群体参与社会协商、交流互动,由国家、社会、政府、群团组织和青年共建共有共享的“公共空间”。建立面向基层、重心下沉的管理方式,实施基层联系点制度、机关干部“1+100”联系制度。建立代表广泛、民主参与的管理机制,增强团的各级委员会和团代表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推进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开放日活动,服务阵地和窗口实行“弹性时间工作制”“错时工作制”。通过社会化方式招募组建青年汇智团,参与《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和团市委工作绩效评价。

4.改革团的工作方式,实现服务产品再造。

移动互联环境特别强调多元选择、用户体验,团组织必须为青年提供喜闻乐见的服务产品,在其设计和投递上也要以社会化和专业化方式开展。大力推进“电子团员证”“青春上海Act+”“青春上海”媒体中心等网上共青团功能和阵地建设;深化与各类服务青少年的社会组织合作;做好小学生“爱心暑托班”等政府实事工程;与专业媒体合作,推出《青春上海分享会》《梦想创业团》等电视节目。在2016年团市委确立的年度十大工作项目中,直接服务青少年生存发展需求的就有7项。

三个“扁平化”

扁平化是当今组织管理变革的显著特征,企业组织边界被逐渐打破,公司变轻、团队变小、层级变少、管理变淡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扁平化是政府转变职能、打造服务型政府,以及团组织改革历史过程中的一个共识性方向。扁平化也是此次上海共青团改革实践的鲜明特征:

一是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打破“倒金字塔”结构,面向基层扩展管理幅度。按照阶段性工作要求灵活设置工作项目组,扩大青年中心的组织覆盖,积极推进社区、楼宇、青年兴趣组织和网络建团。

二是权力结构的扁平化。领导机关放权,基层组织“充权”,原来受资源能力瓶颈约束的“基层”在改革中华丽转身,成为有强大后台支撑的前线精准服务部队和供需对接平台。

第三,运行机制的扁平化。团的组织和干部经常性地到青年中和基层去,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资源下沉,形成机制化安排。通过“互联网+共青团”,形成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共青团工作运行机制。团的各级委员会提升普通团员青年比例,青年设计、参与、评议团工作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强调青年参与,增加青年获得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