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振华:我国文化强国战略变迁与文化建设(3)

钱振华:我国文化强国战略变迁与文化建设(3)

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理论创新不足、文化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大量引进的各种西方文化包括各种新学说新思潮,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中国文化界的原创能力。从发展趋势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对整个社会经济具有导向和不断提升品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相当迅速,但与日本等国家相比还有待提高,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还需加强,培育出我国的主打产品是当务之急。文化产业应当成为知识经济背景下最富现代意义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点。

国家要通过文化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我国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已经从战略地位的确定发展到了实施细则的制定,从一般性的财政鼓励和奖励发展到了金融、保险支持体系的形成,完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文化体制改革要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联系在一起,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加快走向完善的时候,文化体制的改革也要适时跟进。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强调,一方面,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加强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

努力形成“两轮驱动”模式。新世纪以来的文化体制改革从五个方面定位和规划国家文化产业:一是公益性文化事业领域,二是垄断性文化商品领域,三是政治性文化产品领域,四是经营性文化产业领域,五是国家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这五个领域的品类剥离、功能划分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对文化功能有真正深刻透彻的认识,需要对现实问题有非常勇敢踏实的把握。2004年2月,文化部领导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两轮驱动”:一个轮子是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另一个轮子是发展文化产业。2006年1月出台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核心内容有二:其一,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其二,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其中,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同时,文化行政管理体制要在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方面有所突破。文化部已取消或下放行政许可审批项目 9项,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取消或下放 29 项行政管理职责。

文化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有待提高。新兴文化产业因得益于资本市场和信息技术“两驾马车”的拉动,实现了前所未见的高速度,大批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和财富。但是,中国文化资源经国际传媒资本之手转化为它们的文化产品,反过来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强大竞争对手。1999年,美国大片《木兰》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诚然,面对巨量的市场需求以及国际传媒文化集团的大兵压境,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总体上还缺乏足够强大的竞争力,资源分散和集约化程度低的问题在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中表现得更充分。因此,提高文化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确保民族文化安全,应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战略主题。

参考文献:

[1] 李思屈等.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2] 约瑟夫·奈. 美国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3] 方伟.文化生产力:一种社会文明驱动源流的个人观[M].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6.

[4] 于平,李凤亮.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 2013)[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作者简介:钱振华,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