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增强中国话语体系的感召力

不断增强中国话语体系的感召力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把和平发展的中国故事讲好,把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话语优势,阐明中国道路的来龙去脉,凸显当代中国的世界贡献,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应以阐释中国道路为核心任务,以服务人民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改变“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为重要目标,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不断增强中国话语体系的感召力。

以阐释中国道路为核心任务

中国话语体系本质上是中国道路的理论表达和话语呈现,是要向世界阐明中国道路为何能够成功及其对世界的意义。中国道路的开辟和拓展,与中国发展的独特历程和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应突出这一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在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和阐释中国道路。道路问题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只有聚焦道路,才能真正把握解密“中国奇迹”的钥匙。我们党成立95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开辟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正在实现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首要秘诀。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要把握中国道路这个核心;概括和阐释中国道路,要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所取得的中国经验来进行。

促进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有机结合。目前,我们关于中国道路的概括和阐释主要以政治话语为主。政治话语具有严谨规范的优势,但同时还需要学术话语提供学理支撑。中国话语体系要增强说服力和感召力,需要实现从政治话语向学术话语的拓展,注重用学术话语阐释中国道路及其世界意义。现代化是当今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开创与拓展中国道路的目标取向。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可以从现代化问题入手,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对于现代化的理解,阐明中国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促进世界各国现代化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让国际社会从学术层面来认识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促进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有机结合,需要理论大家、翻译大家以及民间文化交流人士等共同努力。

以服务人民为基本价值取向

习近平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原则。

解答好为谁说话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必须坚持这一基本立场。以概括和阐释中国道路为核心任务的中国话语体系,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形态,这是中国话语体系区别于西方话语体系的根本标志。中国话语体系只能为人民代言,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绝不能只为少数人的利益说话。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的中国话语体系,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才有强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学者和理论家贡献力量,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认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推广,是中国话语体系赢得世界性话语权的力量源泉。

处理好尊重研究者个性与满足人民需求的关系。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应充分尊重研究者的个性,以激发其创造力。同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要使自己的个性化创造活动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担当起为人民而研究的责任,把自我价值实现与满足人民需求统一起来。要坚决摒弃那种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当作个人出人头地、争名夺利工具的做法。那种做法往往会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上歧路,而且极易被西方敌对势力所利用,最终走向人民的对立面。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警惕这种现象的滋生和蔓延,确保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