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行:人才决定全球治理的成败

舒行:人才决定全球治理的成败

何以必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金秋初冬时节,友人聚会时频繁热议习主席关于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宏论。有人说,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们经济体量增大、在国际交往中话语权日益加重后的实质性变化;有人说,这是“韬光养晦”外交政策的一种积极调整;还有人说,这反映出决策者有所作为乃至奋发有为的战略制定取向。 

国人的看法虽各有偏重,但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从而达到加强和推动治理体系变革的目标,确系大势所趋:一者,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近年来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年都在25%以上,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复苏中的“压舱石”意味日益浓厚;二者,中国与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交往日渐频繁、矛盾日益增多,如果不主动参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变革、不贡献自己的智慧,既与负责任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也对本国经济的对外拓展非常不利;三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也是国人的价值观与文明观在与世界交往时的自然体现,是“义利并举”优秀文化传统观念的必然追求。

专门人才匮乏将成最大瓶颈

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就要在国际舞台上不断阐明自己的理念,并将我方观点和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当我们要对旧国际秩序中的支配性、排他性思维予以否定和摒弃时,当我们必须就波及全球的气候环境、核威胁核扩散、反恐反毒、太空开发、极地开发、信息安全等交出中国方案时,就必须明白:这些中国方案不仅要贯穿中国的理念、中国的思维逻辑、中国的价值观,还必须包含着对人类前途命运和全球各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前景的深邃思考。它来源于我们对国际力量此消彼长的长期观察、全面了解,也来自对地区性与全球性各类挑战来龙去脉的通晓、分析、判断和预测。

要做到这一切,当然离不开具有国际大视野的眼光和头脑,离不开一批对国际形势和国际事务了如指掌的杰出人才。中国要大步走进全球治理的俱乐部,就要拥有一大批真正懂得世界,特别是能够敏锐观察、捕捉到世界与地区关联性的人。然而,我们还缺少一大批这样的栋梁之才,而专门人才的匮乏很可能会成为实施这一战略构想的最大瓶颈。

更新观念,改变教育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当务之急呢?首先,要破除某些障碍和禁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提法非常高明,如果不承认或无视“全人类的关联性”,不承认在经济与社会问题上存在的全球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又何从谈起?在中国共产党人与世界事务的接触与交往中,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同志等人是最注重世界关联性的。周恩来当年在万隆会议一席求同存异、详解“和平与战争”的讲演,使他至今仍被世界外交界称之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国际问题协调专家”。而邓小平格言般的自我定位“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使他所代表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一下子就找到了与世界沟通的共同语言。只有具备周、邓两位前辈不卑不亢不骄不奢的身份感和真诚恰当的心态,才能跻身世界民族之林。

除了改变观念上的滞后僵化,同样重要的是必须迅速补充或改变我们的教育内容。我们各个时段的教育乃至公众的知识普及,迄今不但缺少国际化内容,也几乎没有经常性的有关世界事务的多元化、全方位介绍。公众平时容易接触到的各类媒体,有些又往往可能片面地、猎奇式地介绍国外情况;个别媒体甚至还会不负责任地散布与渲染种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偏概全地评价中外经济矛盾、贸易摩擦。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