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文献还原曹操的本来面目(2)

从历史文献还原曹操的本来面目(2)

摘要:曹操不是奸雄,而是英雄;不是篡汉,而是扶汉。虽然曹操也有很多缺点,有着很多受人非议的地方,但正如黄仁宇先生在〈魏晋南北朝与浪漫主义〉一文中实事求是地评价曹操说:《三国志》里的曹操,不见得比他同时人物如刘备、孙权更为谲诈。而且他有敢说敢做,豪迈磊落,放浪不羁的浪漫色彩。

关于徐母骂曹的问题

《三国志·诸葛亮传》对此亦只记有数言:

先主在樊闻之,(指刘琮降操)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而《三国演义》从第16回中,大肆渲染曹操赚庶母骗徐庶的诡计,以致造成庶母自缢的悲剧,旨在攻击曹操的用人政策,丑化曹操的政治质量。同时歌颂刘备成全徐庶的孝道,伐木送行以美化刘备乃仁德之君。而按诸史实,乃是曹操追击刘备时,捕获庶母,并非因其子「弃明投暗」而缢死。《三国演义》和三国戏如此虚构,也是出于尊刘眨曹的政治需要。

关于赤壁鏖兵

赤壁之战是一场遭遇战,《三国志.武帝纪》只写了几句: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周瑜传》云: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武帝传》未提到火攻,又据《江表传》载:

(操)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事实是曹操引兵自退,而非由周瑜和诸葛亮攻退。事实是曹操自己烧船,而非诸葛亮借东风烧船。《周瑜传》虽提到黄盖建议「可烧而走也,」但也未提到连环计和苦肉计。

《三国演义》把简单的历史记载写成了惊天动地的战争画面。千军万马,火海翻腾,刀光剑影,气势恢宏。只杀得曹军人仰马翻,一败涂地,旨在贬低曹操的军事才能。写其兵败途中的三笑,当场出丑,旨在揭露其狂妄自大,歌颂诸葛亮三处埋伏的远谋深虑。

丙、是谁抹黑了曹操?

从以上的例子可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绝对是丑化了曹操的人格,但我们认为抹黑曹操的人决不只罗氏一人,在《三国演义》中的幕后推手应是毛宗岗,藉由他的评点润饰,把文本中贬抑曹操的成分加强,为了达到维护「正统」的目的,毛氏可谓不遗余力。毛氏于〈读三国志法〉曾言:「读《三国志》者,当知有正统、闰运,僭国之别。正统者何?蜀汉是也。僭国者何?吴、魏是也。闰运者何?晋是也。魏之不得为正统者何也?论地不若论理,故以正统予魏者,司马光《通鉴》之误也」。以正统予蜀者,紫阳《纲目》之所以为正也。」因此,在《三国演义》里被丑化最严重的当然就是曹操了,如下所述:

曹操既脱华容之难,行至谷口,回顾所随军兵,止有二十七骑。……操忽仰天大恸。众谋士曰:「丞相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到城中,人已得食,马已得料,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反痛哭?」操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罗贯中着,毛宗岗批:〈第50回〉,《三国演义毛宗岗批着本》。)

由上文可知,曹操兵败之时,怀念过去足智多谋的郭嘉不幸早死,不禁泪如雨下。但是,这种真情流露的表现,到了毛宗岗的手里,他为了维护王统,所以必须要抹黑曹操,批评曹魏。他怎么可能会让曹操身上体现出来这种正面的人格特征?于是他从评点中着手。他认为曹操这里的哭像棒子打人一样会伤人,其目的就是让这些谋士汗颜,他说:「不谓奸雄眼泪,既可作钱帛用,又可作梃仗用。奸雄之奸,真是奸得可爱。」(第50回回评)又,「哭死的与活的看,奸甚」(第50回夹批)毛氏认为曹操的哭都是虚情假意的表演,没有带一点感情,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且让我们回到文本中郭嘉死时的情景来探讨:

操到易州时,郭嘉已死数日,停柩在公廨。操往祭之,大哭曰:「奉孝死,乃天丧吾也!」回顾众官曰:「诸君年齿,皆孤等辈,惟奉孝最少,吾欲托以后事。不期中年夭折,使吾心肠崩裂矣!」 (罗贯中着,毛宗岗批:〈第33回〉,《三国演义毛宗岗批着本》。)

对此,毛宗岗亦言:「此哭郭嘉是真哭。」(第33回夹批)在这里毛氏就认为曹操哭郭嘉是真情的表现,为什么到后来,曹操赤壁兵败时,忆起郭嘉早死而大哭,就是虚伪的行为呢?这就是毛氏矛盾的地方。他为了将曹操「妖魔化」,无所不用其极,就算曹操当时赤壁兵败哭郭嘉带有心机,但是从上文可知,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是不能磨灭的,难道曹操于赤壁兵败哭郭嘉之时,完全一点都没有感情,都是虚伪奸诈的做作吗?关于这一点,相信毛氏也不能自圆其说,可见毛氏为了丑化曹操,是无所不用其极的。马宝记,朱雨生:《英雄与奸雄─《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曹操不同形象的美学内涵》(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4期, 1994年第4期)

毛宗岗的这些点评,无疑是使曹操定型为「奸雄」的重要原因,之后的戏曲舞台竞相把曹操固定为「白脸」而使之脸谱化,渐渐由正面历史人物演变为舞台反面角色,这已离开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责任编辑:潘攀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