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背后有怎样的历史悬疑

“曹冲称象”背后有怎样的历史悬疑

摘要:曹冲称象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它不仅被编入各种儿童故事读物,而且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但是,这个传统故事里的不少情节却值得深究。

曹冲称象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它不仅被编入各种儿童故事读物,而且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但是,这个传统故事里的不少情节却值得深究。

官员们是真傻还是装傻

故事的主人公曹冲是曹操的儿子。现在有些故事书上说曹冲是曹操的小儿子,其实不对。曹操一共生了26个儿子,其中8个儿子“早薨”,就是很小的时候就死了。曹冲是曹操的第7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曹操的妾,姓名没有记载,史书上称为环夫人。环夫人为曹操一共生了3个儿子,曹冲是老大,另外两个一个叫曹据、一个叫曹宇,后来都封了王。

小学语文课本中,曹冲称象的故事是这样说的。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手下的这些官员真会如此愚蠢吗,竟然还说出“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大杆秤不是市场上卖小东西的那种小秤。它是在秤系中穿上一根棍子,两个人抬起东西,另有一个人专门掌管秤杆和秤砣,看称出的重量是多少。至于说“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简直是异想天开。如果曹操手下是这样一帮饭桶,那曹操后来又怎么能够用这些人打败对手呢?

其实,史书上根本就没有上述情节。曹冲称象的故事出自古代史书《三国志》,里面是这样记载的: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邓哀王是曹冲死后的封号。曹冲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病死,年仅13岁。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给曹冲追赠谥号为邓哀侯,后追加称号为邓公。太和五年(公元232年),又授曹冲谥号为邓哀王。

曹冲自幼聪明异常,据说很小的时候就赶上了成人的智商。当时,吴国国君孙权派人送来一头大象。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当时的中国,只有南部边境才有大象。曹操想要知道这头大象有多重,就向手下的官员询问办法,但大家都想不出来。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官员真的都不知道如何办。因为曹操特别喜欢曹冲,总是称赞他如何如何聪明。当时曹冲就在现场,摆明了曹操是想让曹冲露脸出彩。如果哪个官员不知趣,说出了办法,不是让曹操很扫兴吗?

曹操权倾朝野,“挟天子以令诸侯”,连汉献帝都得听他的。试想,如果有谁扫了曹操的兴,那还有好果子吃么?因此,官员们这个时候一问三不知,是最明智的做法。当然,他们想来也不会说出“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或“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之类的傻话。因为这样说的话,不仅掉身价,而且说不定曹操会猜出你在装傻,然后一怒之下把你的脑袋砍掉。

装的是石头还是别的东西

官员们都把这个出彩的机会让给了曹冲。传统故事里,曹冲是这样称象的——

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然而,曹冲“往船上装石头”的做法是对的吗?我们不妨来分析比较一下。

一头大象的重量大约是3至8吨,取个中位数就说五六吨重吧,也就是一万多斤。可是要找到一万多斤石头并搬运到一起,不知道要找到猴年马月啊?就算不用到处去找,就在岸边有一堆石头,那我们再来算一下经济账吧。

用船称象至少需要两个人,一个人在船上牵着大象,另一个人在船舷边上划线刻记号。牵着大象是为了不让大象走动,因为大象一走动,船就会晃动不稳,划线的人就画不准了。同时,不让大象走动也是为了安全,避免因大象走动弄翻船。如果还是这两个人把一万多斤石头搬到船上,再把它们搬回原地,并把这石头一块一块称出来,再把称出来的数量加起来,那得耗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啊?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高丽萍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