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考申论文章写作题抢分思路

2017国考申论文章写作题抢分思路

核心提示:尽量给作文能留下1个小时的作答时间,至少要用十五分钟来确立主题,对整体篇章的筹划和构思。看起来有些耽误时间,但这是文章写作实现高质量的必要条件,千古文章意为先,立意的高度和精准度,从根本上决定了一篇文章的质量,拿到题目匆匆动笔,写到中间发现跑题,那就悔之晚矣。

申论文章写作造国考中处于压轴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写好申论文章,却又不是那么简单。不同于平常应试教育考试的文章,申论文章有其鲜明的特征,就是有明确的立意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所以,仔细审题,规划大思路,是申论写作的重要一环,更是避免文章跑题的关键一步。

尽量给作文能留下1个小时的作答时间,至少要用十五分钟来确立主题,对整体篇章的筹划和构思。看起来有些耽误时间,但这是文章写作实现高质量的必要条件,千古文章意为先,立意的高度和精准度,从根本上决定了一篇文章的质量,拿到题目匆匆动笔,写到中间发现跑题,那就悔之晚矣。

比如下面这道真题:

“给定资料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见解深刻;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总字数1000~1200字。

如果仅仅从题干出发,就会从遵从礼仪的重要性谈起,但结合题意和材料,就会明白,“礼”在本材料中有更广泛的内容,代表的是不仅仅是古代的“礼”,也不仅仅是社会的规范和规则,而是指更广泛的有效提升国民素质的教育,所以,正确立意源于对材料、题干的综合思考、深刻理解,也就是读透出题人的心。

确定了总论点,接下来,就要规划分论点。分论点的选取也要结合材料内容,虽不能说就一定要运用材料中的论断,但要密切结合,尽量多用,达到与材料文意相连。

现今文章多用政论文,要么是分析型,要么是评论型,具体采取哪一种问题,要具体看题干要求和具体题目。

相对而言,分析型文章思路比较直接,对某个话题进行其内涵、外延等多侧面分析,其分论点多用“××是××”,或者“××是××的原因(动力)”,“××源于(有利于)××”等句式,体现出解释内涵,或谈论其外延。

如果感觉自己有功力,对社会问题看法比较透彻,就可以尝试运用评论型框架成文。需要先点出需要评论的话题,接下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论,文风可以和时评文风接近,行文相对更自由,但一定在要深入把握主题的基础上进行,一定要有明晰的内在逻辑。

构建完整体框架,就开始行文。

首先,看开头。抛开所有繁琐的理论,明白开头的核心工作就是在先提出一个宏观背景,要给出总论点,所以,要将两者建立起一个逻辑联系。一般的逻辑链路是,背景-问题-原因(影响),由此可见,提出总论点。论述简练,留有余地,开启下文。注意,简洁干脆,直指主题最好,千万不要苦思冥想一些名言警句,时间来不及,能不能匹配也很难说,况且那只是装饰,真正的高水平文章都是以朴素见功力。

接下来,看主体。分论点论证段落。对于分析型文章,一般做法是首先阐释分论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就是谈现状,然后谈原因、影响,深入分析。注意例证理证结合。不举无关紧要的例子,所有的例子,本身都在讲理,不写关系不大的名言,否则有凑足数之嫌。注意全方位运用对比论证,可以起到很强的说理效果。

对于评论型文章,注意要尽可能做到行文自然,逻辑明晰。对一个话题的评论,可以从多个侧面多个层次展开,并随着主题的引申发展,逐步走向深化。

最后,是结尾。结尾一般要回扣主题,注意,文章论述要重新回到总的层面,但论证方式要讲前面的论点进一步深入融合,并向更深处引申,实现文意的绵延。

作文是申论做答的重头戏,不能因为难就不敢面对,更不能因为得分不易就随意待之。深刻理解申论作文的特点,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从容应对,考出理想的成绩并不是空想。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