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随着中央第七环保督察组向云南省反馈督察情况,今年首批中央环保督察的反馈已经全部出炉。目前,包括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等在内的8个省份,已有超过3400人被问责,部分省份更被督察组批环保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
问责只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才是目的。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兼顾今人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和为后人遗福泽的良好愿景?只有努力发展绿色GDP,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敢担当。做一个共产党的干部,需要担当,能担多大的责任才能干多大的事业。环境保护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难事,要干成这件事,就不能瞻前顾后,无论有多少困难、有多少阻扰,都必须勇往直前,立身得正,才能不怕风浪,敢于担当,才能成就事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智慧。环境问题有太多的利益相关方,影响到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就业等问题,哪些企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就业影响很大,哪些企业可以通过升级改造降低污染,哪些企业必须尽快取缔?这些都需要仔细考量和取舍,而且,遇到跨界污染的情况,不同地区之间还需要进行协调和博弈,一如2013年山西长治苯胺泄漏事故导致河北邯郸市污染的纠纷,2011年和2013年广西贺江污染广东用水的纠纷。要协调好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益冲突,地方政府需要大智慧。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严监督。严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要严要求,严查处。政府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督查和处罚力度,出台严厉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敲定企业整改的期限和细则,严厉打击企业趁夜开工和偷偷排污的情况。二是加强公众和社会舆论监督。我们的生活环境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公众的监督仅仅只是监督,缺乏一个向上反馈的通道,环保部门和公众之间也缺乏互动。建议政府成立专门的处理环境污染问题的网站,搜集公众和社会舆论反应的环境问题,责成相关地方部门快速了解,快速处理,快速反馈,构建全民监督、上下联动的环境保护网络。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好政策。什么是好政策?一是政策制定要好。制定政策要多方调研,综合考量,科学决策,不能“拍脑壳”。好的政策助推往往能够让一件事业事半功倍(如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完成后,预计电力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可降低60%左右),而草率出台的政策则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河南省商丘市为治理餐饮油烟关停多家餐馆、为治理扬尘用水泥封树根,山西蒲县为封山禁牧让农民限期卖羊等)。二是政策执行要好。政策出台了,就要坚决执行下去,落到实处,不能当摆设,更不能朝令夕改。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新考核。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唯经济数据论英雄的政绩考核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了,需要将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纳入官员的政绩考核中,也即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到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中,大幅增加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的权重,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的约束作用,倒逼政府官员改变唯GDP的政绩观。
今天,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被大自然以雾霾、水质恶化、气候变暖等令人难以接受的方式反馈给了我们。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对我国而言,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尝读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每每读到,我就想:我们十分不幸又十分幸运地生在了这个时代,必须做些什么,为我们自己,也子孙后代留下可以看见星空和流萤的生活环境。
(作者单位:峨眉山市统计局)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QQ交流群531249826,大学生交流群: 52241512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