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讲述有温度的故事 走出有热情的道路

红色旅游讲述有温度的故事 走出有热情的道路

摘要:红色旅游“从无到有”一跃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产生了巨大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放眼今朝,红色旅游风生水起,长征精神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老区人民带着长征精神和祖辈耕耘的幸福梦想,谱写红色旅游发展新篇章。

1936年,中央红军在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从此谱写了“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两万五千里的路很长,故事很多,这些故事或许可以讲完,但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却无法完结。

在长征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对于普通民众理想信念同样是奋斗的“粮食”,给予生命的养分。坚定的信念才能让家人丰衣足食,脚踏实地的把日子过红火。

红色旅游“从无到有”一跃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产生了巨大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放眼今朝,红色旅游风生水起,长征精神作为红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老区人民带着长征精神和祖辈耕耘的幸福梦想,谱写红色旅游发展新篇章。

目前,全国红色旅游已经形成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大格局。去年,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1.88亿人次,同比增长11.24%,实现旅游总收入24.33亿元。

今年适逢长征80周年,全国各地抗战主题纪念活动异彩纷呈,红色旅游在全国各地持续升温,长征广大游客对于长征主题旅游景点热情高涨,国家旅游局适时推出“重走长征路”的线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旅游为老区人民撑起大红伞

“重走长征路”的线路是从江西于都出发,江西作为革命老区和红色资源大省,有说不完的红色故事,道不尽的红色情怀。

华屋村是江西瑞金市著名的“红军村“,苏区时期,仅43户人家的华屋村每家都有人参加革命,其中20人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家家户户都带有红色基因,传承老一辈的红色思想。然而由于战争创伤、资源匮乏、耕地贫脊、劳动力短缺等原因,华屋贫困程度极深。很多年轻人不得已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独为异乡客并没有解决他们的贫困,直到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如前行路上的明灯,照亮了华屋村“脱贫致富”的新篇章。

新屋换旧檐,泥泞变马路,仅仅两年的时间,华屋村66套整齐划一、错落有致、具有浓厚客家风情的住房矗立在曾经让外地姑娘避而远之的穷村。

唯一改变的是他们的住房宽敞了,明亮了,而坚守父辈们红色精神从未动摇,村里至今仍保留着曾经的居住的房子。华屋村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排旧屋和山后父辈们出征前留下的17棵松树,不仅代表着过去的穷日子,更要传承和坚守长征精神,让更多的人不忘历史,珍惜今时。

现在的华屋村不仅发展红色旅游,建立村史馆、旧屋让游客重温历史,更种植火龙果、百香果、葡萄等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采撷休闲。华屋村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国庆长假,仅7天吸引10万游客自驾游,创收超百万,农产品脱销,民宿全满员。

拉长红色旅游发展产业链

“回顾昨天的长征路,是为了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开辟明天的长征路。”红色旅游这条路应如何更顺畅的走下去,单一的参观模式是否能让发展理念自信。

走访红色景区发现,大部分景区趋同化现象严重。景区内建筑风格类似,景区经营还停留在旧址参观、展板介绍、物品展示阶段,好的景点有一些现实场景模拟,游完总给人“红色景区都一样”的感觉。

每段长征路,都有不一样的小故事,很多景点面对很好的红色资源,却开发不够,没有深入挖掘引人入胜的感动点,导游一尘不变得说辞,和平淡无奇的语调,让游客缺乏带入式体验,只有走马观花的游玩。

这种现象不利于红色旅游长远发展。国旅总社总经理于宁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游客再了解红色历史、品味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时,不能用教学的方式灌输,而是应该让游客真听真看真感受。

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主任丁晓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走长征路,不是概念性的,而是具体分段式的,从江西开始要着重打造让所有来到苏区、江西和于都的游客对革命先辈有敬畏和敬重的心情。在重现当年的场景方面,还要做很多文章,让游客真正感受到当年的情景。

红色旅游不是一个陌生的产品,但是无论从推广的力度还是接受程度来讲,都不足以支撑游客市场需求。于宁宁表示,国旅推出几条红色精品线路,更有针对80、90后的红色产品,让这群年轻人接受红色洗礼,传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于宁宁还透露到,未来国、中、 青三家旅行社将从投资、打造红色旅游产品上有大动作。

丁晓群指出,江西将在旅游的各环节和各要素既要体现尊重历史,也要体现现代服务的意识。 整合资源、做强内容、拉长产业链条,为全国提供样板,创造红色旅游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