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文稿:六类差错要注意

校对文稿:六类差错要注意

核心提示:校对方式以读校和点校为主。在过去电脑普及率不高的情况下,最常见的是手写稿。两个校对员面对面,一人盯字稿,另一人读校样,这种情况叫读校。现在电脑普及率极高,稿件多以电子稿为主,校对员多以独自一人点校为主。

校对是保证文稿质量的重要一环,是对写作、修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可谓写作开流、修改正本、编辑清源、校对净后。近代以来,校对工作已经成为独立的专业和专门的学科。笔者长期从事党报校对工作,愿将自己积累的经验体会与大家分享。

校对方式以读校和点校为主。在过去电脑普及率不高的情况下,最常见的是手写稿。两个校对员面对面,一人盯字稿,另一人读校样,这种情况叫读校。现在电脑普及率极高,稿件多以电子稿为主,校对员多以独自一人点校为主。校对阅读不同于编辑审读,编辑审读以线性阅读为主,即一组词一个句子地阅读,重在“得意”。而校对是以点性阅读为主,即逐字(词)逐标点地猎错,不断停顿、回复,注重“得形”。遇到句子较长时,校对员还要再回看一遍,以防句式杂糅、逻辑错误等情况出现。

我体会,要做好校对工作,必须在严格遵守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坚持“好疑、勤查、善辨、慎断”八字原则,防止以下六类常见的错误。

政治性差错

政治性差错是最严重的错误,要时刻保持“好疑”的态度,慎之又慎,决不能让其漏网。

例如,2014年11月APEC峰会在北京召开期间,某篇文章出现“21个APEC成员国国家元首和政商精英”。这一词组中有两处严重错误:第一,APEC成员中包括中国台北、香港,所以不能用“成员国”一词;第二,“国家元首”更属严重错误。由于事前已提醒检校人员APEC期间尤其要注意政治性差错,这一错误被及时发现,改为“21个经济体的领导人和政商精英”。

民族方面的错误。文稿中涉及民族的,必须一一认真核查,确保准确无误。这也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常识,平时注意积累。

常见的错误有,不了解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分支,称其为撒尼族。类似的情况还有把“摩梭人”误为“摩梭族”,“苦聪人”误为“苦聪族”,“穿青人”误为“穿青族”,“图瓦人”误为“图瓦族”。有些少数民族地名也容易出错,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误为“广西省”,“北京喇叭沟门满族乡”误为“北京喇叭沟门满族自治乡”,“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误为“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误为“双江拉祜族布朗族傣族佤族自治县”。

常识性和事实性错误

这类错误是文稿的“致命伤”。校对时要注意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资料加以比较辨别。

例如,2013年8月某报刊出纪念抗战胜利的文章。文章开头写道:“72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开始了对中国长达15年的侵略。”这句话有两处与事实不符,一是“72年前”应为“82年前”,二是“长达15年”应为“长达14年”。当句子里出现时间、百分比等数字时,应该停顿一下,算一算,及时发现问题。

又如,有一篇文章写道:“1972年……国务卿黑格带领先遣组到达北京后……”看到这句话,检校人员首先产生了疑问:1972年美国国务卿是谁?经查,1972年时的美国国务卿是罗杰斯,1973年基辛格就任国务卿,而黑格是1981年才担任国务卿一职。于是将此处改为“黑格将军”。

引文差错

无论是引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还是引用古诗词、文言文等,都应该注意“勤查”,进行认真核对,确保一字不差。

例如,2016年6月20日一篇文章中写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现在的文艺作品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检校人员对这句话进行核实后发现,总书记原话中没有“现在的文艺作品”七个字,于是把前引号放到了这七个字的后面。

古诗词、文言文在引用时很容易出现差错,主要原因是作者在引用时仅仅凭记忆而没有认真核对,当然也不排除版本不同的可能,要注意鉴别。

比如:一篇文章引用唐代诗人徐凝的《忆扬州》一诗,其中出现三处错误:“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正确的诗句应为:“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还有一篇关于马年说马的文章,文中写道:“‘骏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紫。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饮马诗。”检校人员发现“乱荇绕蹄紫”好像不通,经反复核实,“紫”实为“萦”之误。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