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国人才工作的重点集中到了人才机制体制改革上。机制体制改革属于深水区改革,必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包容的胸怀,更加多元的方法去深入思考,寻求突破。下一步的人才工作有以下五个方面可能实现创新:一体化创新、生态化创新、数据化创新、集群化创新和人本化创新。
1.一体化创新
一体化创新,就是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同时,实现人才一体化。从学术角度讲,一体化最早源于生物学,本意是“通过部分的结合,出现全新的性质”。
目前,国内的区域一体化,长三角、珠三角走在前面,京津冀正在追赶。当今世界上,一体化做得最好的是欧盟。因此观察欧盟发展的历史,可以获得不少有益的启示。一是只有做好经济一体化,才能实现人才一体化,离开了经济一体化,人才一体化是搞不成的。二是一体化需要包容之心。先发地区应该做出努力,切实帮助后发地区共同走向富裕。三是一定要做到互惠互利。在这方面先发地区的领导者的风格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化的阻障是短视、偏见与关卡。为了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盘活资源,共同进步,应及时将人才一体化问题提上议程,及时把成功的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
2.生态化创新
生态化创新,是指要重视人才的生态建设,努力构建支持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
最近几年,美国学者对硅谷的成功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硅谷实际上是一个“人才热带雨林”的观点。热带雨林的特点有三:主体多元,性质各异;互联互补,平等制衡;新陈代谢,优胜劣汰。学者们还发现,地球上与热带雨林类似、能够孕育大量新物种的地方还有印度洋的珊瑚岛礁和大片的沼泽湿地。这些自然界大量创新之地,存在着一种“液态网络”。液体网络及其交汇的节点是创新行为的重要基础。对于各种人才特区来说,就是要加强人才与人才之间的联系而不要相离成为“孤岛”。
还有的研究认为,从人类发展自组织动力学的角度看,生物界与人类社会的创新,都存在着一种CDE模型。C是容器,D是异质性,E是交换。容器包括实验室、车库、咖啡屋、区域等;异质性包括知识、能力、专业、肤色、民族等;交换包括交流、研讨、辩论、碰撞等。三者的同时存在是非常重要的。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人才集聚与创新发生的必备条件。
3.数据化创新
数据化创新,是指充分利用大数据发现价值所在,找到解决各类人才问题的方法。
大数据是望远镜,大数据是显微镜,大数据是仪表盘,大数据是水晶球。中央颁布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机制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用人主体和人才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我们可以把大数据理解为一个巨大的资料库。这个资料库能够在我们要求的合理的时间内,提取出对我们非常有用的数据与资讯来帮助我们观察形势、找到问题、进行决策。在微观层面,大数据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人才,配置人才,用好人才,评价人才。在宏观层面,大数据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出国人员的细化构成及具体流向,回国人员的细化构成及行业分布,整个人才队伍的优势短板以及急需紧缺人才的类别数量等等。全国大数据人才数据库建成之后,将可以深入开展数据挖掘,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规律,做出改进决策,不断提升管理和治理水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