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锋:成语背后的故事——纸上谈兵

摘要:“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mmexport1476842173203 

张小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点击观看视频

点击浏览专辑

点击浏览连环画

战国时期赵国多名将,其中之一是赵奢。赵奢在秦赵阏与之战中大放异彩。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赵王召见廉颇问道:“可以去援救吗?”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又召见赵奢来问,赵奢回答说:“道远地险路狭,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得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大败秦军,阏与之围遂解,赵奢由此获封马服君,其职位与廉颇、蔺相如相同。

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尽管如此,赵奢和夫人均对儿子有自知之明,认为他仅会记书本,并无实践。认为赵括不能担任赵军主将,否则,只会品尝失败的苦痛。常言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但这句话用在赵括身上,似乎失灵了。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国本土之间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韩国国君已作出了放弃上党的决定,令上党太守冯亭率众投降。但上党太守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他作出了一个决定,打发使者带着上党十七城邑地图去献给了赵国。

赵孝成王(赵惠文王的儿子)闻讯,大喜过望,认为纵使发百万大军,鏖战一年,也未必能拔一城,今天无端增加十七邑,是天大的好事,于是派军队接收了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陵君。然而,赵孝成王得到的这份诺大的蛋糕,却成了烫手的山芋,它是“长平之祸”的导火索。秦国对赵国的这一行为,恨之入骨,于是派大将王龁(音hé)围住上党。秦赵国长平鏖战的大幕徐徐拉开。 

赵孝成王听到消息,连忙派廉颇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去救上党。他们才到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上党已经被秦军攻占了。

王龁还想向长平进攻。廉颇连忙守住阵地,叫兵士们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准备作长期抵抗的打算。

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廉颇说什么也不跟他们交战。王龁想不出什么法子,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